港產職安平台AI做監工 實時視察地盤 遇事即通報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本港近年大興土木,可是建築科技(Construction Technology)卻較少被業界留意。由IT人伍震駒創立的本地初創Customindz開發了一個施工安全檢測平台Viact,利用AI技術,實時監控地盤現場狀況,確保一眾職安真漢子能「開開心心上班去,再平平安安回家」。
Viact會連接地盤攝錄鏡頭,系統利用AI監控技術,辨識身處地盤的工人有否做足安全措施、有否抽煙等。一旦系統發現有工人未戴上頭盔就工作,便會發出警報,或透過電郵、短訊通知地盤主管,方便即時跟進。
星洲取經 回港打拚
此外,用戶更可追加更多辨識項目,就算具體到「防止工人爬高過第三級鐵梯」,系統都有辦法滿足要求。
伍震駒表示:「要建立一個AI引擎,最重要當然是數據。我們會用客戶自己的鏡頭影像或從網上找來的影像數據去訓練AI。」他指訓練AI至少花兩三星期,視乎影像質素而定。
開發Viact平台之前,Customindz主攻IT服務,為企業客戶開發AI視像分析、自然語言處理(NLP)系統、聊天機械人(Chatbot)、區塊鏈數碼證書等,業務相當多元化。眼見企業IT服務市場競爭激烈,港企數碼轉型速度卻不算快,「如果不開發自家產品,公司就很難擴充。」

伍震駒認為,香港的初創發展雖不如新加坡,但已漸漸追上。(黃潤根攝)
伍早年從事結構工程工作,即使後來「半途出家」創立IT公司Customindz,不少客戶亦是建築公司。他發現,建築界甚少以新科技改善施工安全,故他認定建築科技是個藍海,決定朝這方向發展。
正式走上創業路前,伍在數間科企工作過,曾派駐新加坡一年多,見證獅城創科力量,「新加坡早於九十年代便力推半導體發展,雖然因廠家外遷而失敗收場,惟仍培育了不少人才。當地政府亦累積了一定經驗,以國家力量推動新科技發展。」眼見香港當時連創科局都未有,他決意回港發展,「始終香港是自己的家,雖科技發展落後於人,但亦代表機會處處。」
生態成熟 惟空間細
Customindz在2016年成立,伍震駒直言, 港府在推動創科方面的確下過工夫,包括致力吸納具質素的初創團隊,透過提供資金、協助配對合作夥伴和投資者,把初創的創新意念商業化並帶到海外,「這套創科生態漸趨成熟,就算內地亦只有某幾個大城市方能做到如此水平。」他直言,香港以往在創科發展上比新加坡落後至少15年,「現在慢5至8年左右」。

Viact利用AI技術,協助地盤施工單位監察職業安全。(YouTube 影片擷圖)

Viact系統利用AI監控技術,辨識身處地盤的工人有否做足安全措施、有否抽煙等。(YouTube影片擷圖)
不過,他認為香港在發展創科時,資源大多放在金融科技、零售科技等範疇,「但金融科技的入場門檻不低,而且涉及很多法規,在法律嚴謹的香港有不少障礙需要突破。」另一問題是,中小企的創新觀念未足夠,「我們作為初創,追求的是Traction(受歡迎程度)及擴展客戶群;若產品只有少數企業願意採用,發展空間就會很細。」
伍震駒坦言,「單做香港市場比較難突圍」, 公司正積極考察不同新市場,包括東南亞、中國內地,「香港初創要開拓外地市場,應該揀適合自己業務發展的地方,多於着眼當地政府提供多少資源或創業優惠政策。」
北望神州 追逐人才
以建築科技為例,伍相信廣東省的中山是其中一個有潛力的市場,因為當地有較多大型房地產建築項目,而上海、杭州因有大量科技人才,故亦在考慮之列,惟Customindz未有落戶海外的確實方案。此外,近日公司亦參與了內地加速器計劃Chinaccelerator。
他指出,內地有規模的科企都會採用銀彈策略,從深圳等創科城市搶人;財力稍遜的香港初創若想聘用內地人才,「只能再移上少少,例如山東,不然就要去台灣,別將目光單單放在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化下,哪裏有人才優勢,你就去哪裏盡用資源,做你要做的事。」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先收訂金避免拖數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Tesla全新V3超級充電站 服務西貢港島南九龍東
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今天宣布,旗下3個全新V3超級充電站,將陸續在西貢、港島南及九龍東正式投入服務,共提供15個V3超級充電器和70個目的地充電器,全面擴展Tesla在本港的充電網絡。
- Posted June 30, 2022
- 0
-
Startup本周摘要 (Week 27/06)
最近谷歌一位工程師Blake Lemoine,聲稱一款正在研究的AI聊天機械人LaMDA具備自我意識,言談猶如一名8歲小孩。本身研究AI的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講師司徒偉文,在接受本報訪問時直言,目前的AI並不存在自我意識和情感。
- Posted June 30, 2022
- 0
-
環保與安全兼備新材料 (廖錦興博士)
中大盧怡君教授的團隊,利用水溶性聚合物聚乙二醇,研製嶄新的水系電解液系統。此系統可解決目前市面上使用鋰離子電池的產品(新能源汽車、手提電腦、手機等)帶來的自燃現象,盧教授團隊突破性的電池儲電方法,集安全、便宜和環保於一身。
- Posted June 30, 2022
- 0
-
科大獲准廣州南沙設分校
國家教育部批准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設立分校,位於廣州南沙區,由廣東省政府管理,按照國家統一招生政策規定招收本科生,頒發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證書。
- Posted June 30, 2022
- 0
-
中小學生用AI改善長者護理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MakerBay Foundation主辦的「賽馬會社區創新智能共學計劃」,一連兩日(25及26日)舉辦首次「人工智能應用挑戰日」,吸引逾35名中小學生網上參加,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改善長者護理」為主題設計AI方案。
- Posted June 30, 2022
- 0
-
智能商務初創FreeD融資逾億
主打智能商務及營銷解決方案的本地初創FreeD Group宣布,完成金額達1500萬美元(約1.17億港元)的B輪融資。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及行政總裁趙健鷹受訪時透露,新資金主要用於拓展市場及壯大技術團隊,提升人工智能技術。
- Posted June 30, 2022
- 0
-
NFT恐懼與貪婪指數評估風險
本地NFT分析服務提供商Red Hare Analytics Limited,近日推出「NFT恐懼與貪婪指數」,透過提供一個多維度指標,投資者可通過「極度貪婪」、「貪婪」、「中性」、「恐懼」或「極度恐懼」等評級,判斷市場對風險的喜惡。
- Posted June 30, 2022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