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比特幣先死後生 (阿米)

By on September 9, 2017

本文作者阿米,為《信報》撰寫專欄「有米落鑊

比特幣用途廣泛,甚至可用來購買電器,發展潛力無限。(路透資料圖片)

比特幣用途廣泛,甚至可用來購買電器,發展潛力無限。(路透資料圖片)

不知是否阿米偏見,近年但凡有投機炒作,好像總是由中國人「發揚光大」。

歐美開始的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s, ICO),讓普通人可以「印發」數碼貨幣集資,迅速在中國掀起投機熱潮,引起各國政府警覺,中、美、俄、韓等國監管機構或高調警告,或拉人封艇,中國最大ICO項目NEO,數天內要全數「回水」投資者。香港證監會亦發聲明指出,數碼代幣有可能屬於證券,一樣要接受監管,作為交易媒介的以太幣及比特幣,幾天內一度急跌接近兩成。

眼看ICO就要轉入地下之際,仍然有國家願意伸出橄欖枝,那就是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亦要監管,但聲明提及ICO或適用於證券法,而且新加坡央行亦是少數試驗推出「區塊鏈版坡元」的先鋒,種種跡象令一眾ICO創業者覺得仍有曙光。

事實上,區塊鏈技術採用分散式賬本,只要連上互聯網便可無地域限制交易,匿名性亦極高,以上特性令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數碼代幣本來就難以禁絕,只要有一個國家願意承認ICO具有合法地位,很有可能ICO就此會落地生根。

各國一輪嚴打,會令當中屬龐氏騙局的項目被踢走,藉項目洗錢或與資助恐怖分子的機會亦變得很低。本來ICO狂飆,比特幣的地位被動搖,現在發行速度大減,無形之中令「代幣之王」比特幣短期地位更形穩固。

助ICO上市 新交所值博

當然,阿米並不是認為比特幣有投資價值,只是想指出,現在各國貨幣政策寬鬆環境下,資金追逐各類資產,在熱錢派對音樂未停之前,仍會有不少投機者在狂舞。一眾數碼代幣是黃金還是廢物,實在難以判斷,阿米只想起一個故事:十九世紀美國西部淘金熱潮,很多淘金者是悲慘收場,惟獨在礦洞外賣掘金工具的商人悶聲發大財,今日ICO的「掘金鏟商人」甚有可能是新加坡交易所(SGX),新加坡央行明言須有獲批准的交易所處理,才可進行數碼代幣交易,由新交所進行是順理成章。

截至今年6月底財政年度,新交所的上市集資額達160億坡元(約120億美元),今年首7個月,全球ICO集資額已達到12億美元,如計及內地自行集資部分,數額應會更龐大。現在上市費用只佔新交所收入10%,假設獲准引入ICO,盈利增長空間實在不小。

只要看看最近幾個月,已經開始有ICO升值成為市值逾10億美元的「獨角獸」項目,假如給予合法渠道走出地面,假以時日究竟有多大想像空間,實在難以估計。

筆者客戶持有新交所,並可能隨時買入或沽出。

更多阿米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