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兩億撥小學推IT 科企倡加強師資

By on February 25,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Printact吳卓光坦言,40萬元對小學未必足夠,期望政府日後提高資助額。(資料圖片)

Printact吳卓光坦言,40萬元對小學未必足夠,期望政府日後提高資助額。(資料圖片)

新一份預算案繼續支持創科人才培訓,更把策略延伸至小學。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到,政府會撥款2億多元,將「中學IT創新實驗室」推展至小學,未來3個學年向每所資助小學提供最高40萬元,推動「奇趣IT識多啲」計劃,通過課外活動加強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認識及應用。

每校津貼40萬 未必足夠

研發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學工具的本地科企Printact創辦人吳卓光認同政府決定,「創科教育愈早做愈好」,惟目前計劃主要資助學校購買STEM課程和教材、聘請導師,以及資助學生出外參賽,並不包括培訓學校老師,期望可納入資助範圍,使學校老師有足夠能力傳授STEM知識,「目前很多課程都由『外人』來教,但其實最熟悉學生的,始終是學校老師。」

吳卓光指出,政府可考慮資助學生考取由微軟等科技巨頭頒授的認證,讓學生在課堂以外繼續學習,並安排工程師等科技專才擔任學生的師友(Mentor),鼓勵他們學以致用,為初創企業解難,「甚至讓STEM表現較突出、在重要創科比賽獲獎的學生較容易考入大學」。不過他坦言,40萬元的資助額對小學未必足夠,冀日後政府審視計劃推行情況,提高資助額。

中大區玉輝認為,雖然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但不少初創更屬意台灣、南韓或東盟市場。(資料圖片)

中大區玉輝認為,雖然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但不少初創更屬意台灣、南韓或東盟市場。(資料圖片)

另一方面,去年開始試行的創科實習計劃,共有逾1600名本地大學理工科學生參加,當中八成實習生表明畢業後有意投身創科工作。陳茂波昨宣布,決定把該計劃恒常化。本身亦有以僱主身份參與計劃的吳卓光直言,計劃恒常化是好事,但希望上調資助額。他提到,部分院校要求僱主先墊支人工,之後再向院校報銷;他期望可統一程序,由計劃直接資助實習生,以免影響參與計劃公司的現金流。

學者:應放膽提新方向

新一份預算案着力推動本地研發,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及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區玉輝認為大方向正確,陳茂波所提及的旗艦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正是加強本地研發的基建配套之一;該平台現時主打醫療科技、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研發,本地研發團隊會夥拍海外機構,把科研商品化並帶到國際市場。該計劃現已有一定成果,例如有研發液態活檢等技術的團隊進駐,下一階段可考慮加入新能源、食物科技等領域。

不過,區玉輝坦言,《財政預算案》創科部分似乎是「加碼繼續一直在做的正確事」,如今新冠疫情改變全球環境和生活方式,與其在政策上小修小補,不如趁機放膽提出新方向,例如研究發展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ment)等;雖然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惟不宜忽略不少初創其實更屬意台灣、南韓或東盟市場,應該撥資源協助它們到當地拓展業務。

吳卓光指出,政府可讓學生在課堂以外繼續學習,並安排工程師等科技專才擔任學生的師友。(政府新聞處圖片)

吳卓光指出,政府可讓學生在課堂以外繼續學習,並安排工程師等科技專才擔任學生的師友。(政府新聞處圖片)

舊文重溫:

八十後博士實驗套件搞活STEM 彌補學制離地 培育科技專才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