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周梁淑怡籲電視人追求創新貼近民生 現實顧慮多 不敵新媒體

By on January 18,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周一人物

周梁淑怡認為,電訊盈科(00008)旗下ViuTV較貼地和有創意,能夠吸引年輕一代。(黃俊耀攝)

周梁淑怡認為,電訊盈科(00008)旗下ViuTV較貼地和有創意,能夠吸引年輕一代。(黃俊耀攝)

「夜晚7點鐘做長劇,我哋行入去全個屋邨係(播)一隻主題曲」。在「電視撈飯」的黃金歲月,元老級本港資深電視人周梁淑怡(Selina)說,人人搏命做,日日都開心。1966年入行,參與電視廣播(00511)(TVB)開台,先後歷任無綫、佳視、亞視3間電視台高層,炮製不少膾炙人口作品如《家變》、《狂潮》、《雙星報喜》及《歡樂今宵》,在佳視主政時更創武俠劇先河。如今串流媒體衝擊,電視台相對失色,周梁淑怡認為劇烈競爭中應以內容取勝,追求創新、貼近民生,惟現時把關人可能兼顧政治正確及收視等,創作上或力有不逮。

周梁淑怡一頭爽朗短髮,雙目炯炯有神,聲線洪亮,憶述電視台歲月時興奮得眉飛色舞,十分精靈,完全看不出是個即將76歲的「老人家」。事前她明言少論時政,可是說到政府對電視、電台的政策時,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對關於香港電台助理節目主任利君雅的事件也了然於胸,觸覺敏銳如昔,評論鏗鏘有力。

1967年TVB正式開台,周梁淑怡1966年底已加入做兼職,當時電視是個新興行業,在英國讀完戲劇回流的她,想靠創意搵食,「嗰時啱啱無綫開始請人,佢哋有個總經理係澳洲人,好有經驗,負責開台,我就寫信去應徵」;結果順利獲聘任助理編導,新丁對行業一無所知,「咩叫助理編導我都唔知,原來入去係打雜,咩都做,其實係幫個導演。」

1967年 周梁淑怡是TVB第一位天氣女郎,六十年代曾與林燕妮(圖左)一起報天氣。

1967年 周梁淑怡是TVB第一位天氣女郎,六十年代曾與林燕妮(圖左)一起報天氣。

TVB如木人巷 10年升做經理

電視台猶如「木人巷」,要靠自身功夫才有機會闖出頭;除了做助導,總經理知她通曉中英文,於是安排她成為首位天氣女郎。「一星期做足7日,除咗瞓覺,就係做緊嘢,成日講笑六親不認,全台都係咁。」她說工作雖疲累,氣氛卻很好,TVB當年求才若渴,亦願冒險嘗試,「唔係好多人professionally trained(受過專業訓練),個個入到去就由低做起,好興奮,好多機會發揮;同埋會上得好快,如果你show到你真係掂。」

周梁淑怡升職如坐「直升機」,做了3、4年已是編導,1974年由節目製作踏入新領域,做節目發展主任,負責從外國買片、編排節目,後來鍾景輝(King Sir)離開TVB,她獲擢升為節目及製作經理,當年入行剛好10載;到1976年晉身助理總經理,掌管整體廣播事宜,包括新聞部。

嘆OTT平台缺獨特性失觀眾

上位講實力,也要肯捱,「(咁講)好似好牙擦咁,無綫嗰陣任何一類節目我都做過,包括賽車、足球、廣告,所以我好lucky(幸運),個訓練係,你諗得到嘅節目我都做過。」

1971年TVB送周梁淑怡去英國一家電視台培訓6星期,令她大開眼界,覺得對方劇本有深度之餘,編、導、演、幕後皆全情投入拍攝,「就算你(角色)係掃地嗰個,每個人都會take pride(感到驕傲)」。這趟觀摩之旅啟發良多,她把英國戲劇的製作精神帶回香港,炮製出七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長篇電視劇《狂潮》,又策劃《香港小姐》選舉,有份寫下TVB輝煌一頁。

1974年 在TVB由低做起,周梁淑怡很快便負責全部節目採購及編排。

1974年 在TVB由低做起,周梁淑怡很快便負責全部節目採購及編排。

時移世易,如今串流媒體崛起,電視台無法再「獨霸」觀眾時間,周梁淑怡認同環境變化很大,覺得競爭不可同日而語,「以前一家人食飯坐喺度睇電視,而家邊有呢支歌仔唱」,時代巨輪之下,電視台彷彿如夢初醒,近年急推OTT平台(Over-the-top)抗衡。不過,周梁淑怡認為電視台適應得很差,原本已掌握一定資源和觀眾群,可惜未能樹立獨特個性,在各種媒體中突圍,「最緊要你畀咩人睇,唔關科技事,科技係會蠶食電視台個base(基礎),如果電視可以鞏固番個base,佢蠶食唔到。」

《家變》夠實在不怕高層「問候」

回憶製作劇集及節目的good old days(昔日美好時光),她自豪地稱那年代的作品相當有水準,創作自由大膽,印象中只有一次總經理打電話來「問候」,就是《家變》。因劇本涉及剛成立幾年的廉政公署(ICAC),政府聞風致電TVB詢問,擔心「寫衰」形象;老闆問是否一定要牽涉ICAC,她直接回答:「都差唔多出街了,嗰個係黃金時段嚟嘛,你而家問我,咁我下個禮拜無嘢出囉喎。」接着再向總經理派定心丸,說做足資料搜集,又找來李柱銘做義務法律顧問,確保factually correct(符合事實),結果順利播出。

把關人的分辨能力決定作品的水平。周梁淑怡一針見血地指出,現時電視台對把關人要求或許不再一樣,要考慮更多創作以外的事:「喂,你做呢啲嘢會唔會得罪人呀?你講呢啲嘢會唔會politically not correct(政治不正確)?」一葉知秋,她相信電視台仍有存在價值,肩負傳播資訊、教育、娛樂之責,但黃金年代是否一去不返,大概觀眾心中已有答案。

微軟創辦人蓋茨曾說過「Content is King」(內容為王),電視和串流媒體也一樣;倘做到周梁淑怡所講「追求創新、貼近民生」,迎難而上非無可能。

至於其他電視台,她的評語是「好老,同埋啲嘢無push boundaries(推到極限),有啲食老本。」(黃俊耀攝)

至於其他電視台,她的評語是「好老,同埋啲嘢無push boundaries(推到極限),有啲食老本。」(黃俊耀攝)

讚ViuTV創意勝過TVB

離開電視行業多年,周梁淑怡坦言,近年已很少觀看;對新增的兩個免費電視台,她認為電訊盈科(00008)旗下ViuTV較貼地和有創意,能夠吸引年輕一代,「雖然規模細,但approach to creativity(創造力的方法)係,sorry to say,好過TVB。」

她又指出,ViuTV資源比較少,不代表製作的節目不叫座,「人哋硬係覺得最緊要創作嗰班人係咪搏命去做呢?就算你low budget(低成本)都好,係咪搏晒老命去做一啲勁嘢呢?而家相對而言,佢(ViuTV)同個社會relevant(相關)啲、貼地啲。」

政府無帶頭謀劃電視業發展

至於其他電視台,她的評語是「好老,同埋啲嘢無push boundaries(推到極限),有啲食老本。」以法庭劇為例,她表示有劇集寫得「唔真實」,香港法庭根本不是劇中面貌,只能騙倒一些未入過去的觀眾。

特區政府2013年宣布發牌予兩間新的免費電視台,變成三雄鼎立局面。周梁淑怡認為,若要加強市場競爭,不一定是發牌,而是政府與業界一同規劃行業發展藍圖,「你睇英國,佢都有好多個台,但每個都有特色,令到競爭健康進行」,例如第四頻道(Channel 4)專門播放獨立製作,為英國中小型公司提供生存空間,大台無法壟斷市場。

周梁淑怡聲線洪亮地補充:「好多分析define(定義)成個電視行業出嚟畀啲乜嘢公眾睇,你問下香港政府有無做?所以你話邊個負責?個個都要負責,政府first place(排第一),又要畀空間、又要畀框框,係難!咁你要畀專業人士做囉。」

採訪、撰文:卓茗、石永樂

攝影:黃俊耀、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其他「周一人物」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