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香港宜盡早加入RCEP (梁穎準)

By on January 15, 2021

本文作者梁穎準,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香港大學電機工程學士,信息技術國際企業家。現任創科引聯平台合夥人兼主席、亞傑商會副主席兼創始會長。曾任加拿大商會總裁、美國商會理事、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曾在香港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任教。曾於亞洲和美國各城市任高級行政管理,在國際科技企業界工作四十餘年。

香港仍是中國企業內貿出海的最好金融視窗。在未來20多年內,倫敦、紐約沒有足夠條件取代香港地位。(新華社資料圖片)

香港仍是中國企業內貿出海的最好金融視窗。在未來20多年內,倫敦、紐約沒有足夠條件取代香港地位。(新華社資料圖片)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是於2020年11月15日由亞太國家在河內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15個簽署國包括中國、印尼、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汶萊、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包括香港在內的其他海關地區,可以在協定正式生效日起不超過18個月內加入。協定成員國/地區之間的關稅壁壘將逐步消除,包括90%以上的貿易商品,而服務業的65%則將開放給外國投資。

簽署國/地區佔世界人口的三成(22億人)和全球GDP的三成(26萬億美元),使其成為歷史上最大的貿易合作集團。

RCEP是復甦引擎、雙贏合作

通過RCEP協定,各交易夥伴可以進一步加深現有的合作。協定會成為後疫情時代各行各業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亦必將加深全球產業鏈的整合。某些產品和服務的關稅將降低,而成員國/地區可以建立自由貿易區,並與夥伴國/地區私人企業構建優惠政策。實際上,RCEP協定甚至可能是 「一帶一路」計劃導致的必然結果,亦進一步增強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實力。

在21世紀時代洪流中,各國/地區需要放棄「零和」思維、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追求本國/地區利益時也合理關切兼顧他國/地區,在謀求本國/地區發展中也促進各國/地區共同發展,並積極擁抱多邊合作。在這個歷史現實中,RCEP協定是一個轉捩點,提高了亞太地區各國/地區的經濟信心,同時也為整個環太平洋地區的未來貿易奠定基礎,支持經濟增長並創造新的機遇。成員國/地區將共同構建一個全球貿易體系,通過雙贏的關係促進合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左一)見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字儀式。(新華社資料圖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左一)見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字儀式。(新華社資料圖片)

對香港帶來的正面影響

香港作為亞太地區的國際金融、貿易和物流樞紐,儘管暫未加入RCEP夥伴關係,單從RCEP更深入的經濟一體化和GDP增長中,已可略獲利益。

不過,如希望深化、擴大、鞏固這些利益,香港宜儘早加入RCEP協定。香港已經有足夠條件加入,如能儘早為之,可加強香港與國際合作,對香港經濟貿易發展有利,為新冠疫情後的香港帶來龐大機遇!

RCEP協定承諾通過將多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捆綁成一個統一的框架,簡化香港與幾乎整個亞太地區之間的貿易。特別是香港的國際貿易和物流公司,可以在新興的自由貿易區中找到新的增長機會。香港擁有9000多家國際子公司,包括1500家區域總部,其中許多不僅管理中國內地和東盟市場的供應鏈,而且還監督及發展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甚或澳洲和紐西蘭的業務。

因此,消除這些市場之間的關稅壁壘將有利降低在亞太地區地區運營公司的成本,並為在後疫情時代進一步整合和加強地區供應鏈鋪路。儘管《協定》可能需多年才能發揮全部潛力,但定必有助鞏固香港作為亞洲採購和物流中心的戰略地位。

東盟十國以及韓國、日本、澳洲、新西蘭等國家領導人與會。會議以短片形式舉行。(中新社資料圖片)

東盟十國以及韓國、日本、澳洲、新西蘭等國家領導人與會。會議以短片形式舉行。(中新社資料圖片)

有人或會質疑,香港身為貿易自由港,而且已經與四個RCEP成員國/地區有雙邊貿易協定,為何還要參與加入這《協定》呢?筆者認為起碼有以下四個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可以與區內相關交易夥伴統一規則和簡化手續,所以《協定》對於香港貿易大有幫助。

原因之二:《協定》物件有很多是監管水準較低、法律要求較寬鬆的發展中地區市場,香港可將高質素的商業標準,提供給這些地區,讓亞洲一些發展中地區能與先進社會接軌。

原因之三:加入《協定》代表香港將會在大範圍區域管治上佔一席位。例如,可以在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科創產業、個人資料等方面,與較發達國家如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國家一齊制定標準。

原因之四:香港仍是中國企業內貿出海的最好金融視窗。在未來20多年內,倫敦、紐約沒有足夠條件取代香港地位,上海、深圳亦然。

香港出路何去何從

筆者一生大部分時間,在粵港澳大灣區與金山灣矽谷兩個經濟體裏度過。九十年代從矽谷回流香港後,一直從事的工作是把海外的科技公司引進中國、並帶領大灣區的科技企業出海,同時倡議借鑒、汲取一些例如矽谷的科技、創新、創業中心之成功經驗。現在眼前出現RCEP十多個成員國的龐大市場,如香港能好好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端製造業生產技術,配合本地在產品商業化與行銷方面的專業知識,通過官產學研用的互動協作,推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瞄準龐大市場衍生的機遇,不但可推動香港經濟結構轉型、實現香港產業優化升級,同時亦幫助大灣區經濟創造巨大增值。

這兩年香港面對的國際大環境風起雲湧。中美關係大幅惡化,而且冠狀肺炎疫情揮之不去,加上英國脫歐、美國政治鬧劇不斷上演等等多方面的打擊,其實已經把香港的出路愈來愈收窄,可惜很多港人沒有足夠危機感,意識不到。周邊經濟下行,中國貿易夥伴也重新調整與洗牌,重心漸漸東移,特別移向例如東盟等國家。同時,英美等的西方國家,與香港或中國貿易佔有率已插水式下滑。在全球嚴峻疫情下,仍能保持某程度經濟增長的少數國家中,中國和越南馬首是瞻!

2021年中國經濟增幅亦有望達到8%,將有利香港經濟復甦與出口表現。(法新社資料圖片)

2021年中國經濟增幅亦有望達到8%,將有利香港經濟復甦與出口表現。(法新社資料圖片)

筆者曾在幾間美國矽谷科技領域的大小企業服務過,駐香港多年擔任跨國引聯、行銷、科研成果轉化等工作。當時中國市場一片藍海,市場空間大, 商業遊戲規則往往還有待建立,利潤高速增長的機會很高,國內競爭對手幾乎無關痛癢,九零年代末筆者還在華盛頓力說美方説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來又力說美方不要阻撓中國申辦奧運及世博會。現今雖仍紮根香港,但放眼望去,已經桃花依舊人面全非。

中美貿易藍海現已變成紅海,市場空間大大收窄,而且國際貿易壁壘持續提高。但是,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歐盟)。更甚之,這兩年來科技雙邊貿易的比重,正大幅上漲。諸多科技產品與科技服務貿易額,由於美國的粗暴制裁中國而大幅上升。例如,中國與東盟的半導體進出口貨量,按年遞增三成。最近美國進一步惡意打壓中國,逼使多間中國龍頭企業從美國退市,無視對本國投資者與國際金融規則傷害,但諷刺的是,中國龍頭企業被逼回流,對香港並非壞事!香港人要意識到本港不少傳統支柱產業如物流地產旅遊等,相對鄰近省市、地區,競爭力已明顯不足,難以賴以為生。為了香港持續繁榮穩定,我們必須尋找及積極發展其他可行的、持續的、高差異化和防禦優勢的產業。愚見認為,大力發展科創企業是香港前進及最好機遇所在。

疫苗接種若果進展順利,全球經濟下半年有望明顯改善。 (中新社資料圖片)

疫苗接種若果進展順利,全球經濟下半年有望明顯改善。 (中新社資料圖片)

RCEP的落實與挑戰

中國經濟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在過去的十年中,全球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而且這一趨勢預計將在未來幾年持續下去。

RCEP的落實,有望為香港的轉口貿易和資產管理業務帶來更多商機。此外,隨着香港各項基礎設施項目的啟動、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疫情緩和後將為香港帶來更多機會。疫苗接種若果進展順利,全球經濟下半年有望明顯改善。 IMF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反彈5%,相信可為香港經濟復甦增添動力。同時2021年中國經濟增幅亦有望達到8%,將有利香港經濟復甦與出口表現。

當然,反面因素仍然存在。例如,如果疫情持續惡化,加上經濟下行、人口老化、中美關係繼續緊張等因素都是香港今年將面臨的挑戰。

筆者初中時代,全班中既最年輕且最細小,但熱愛打乒乓球,所以往往要在充滿比我更高大、更強壯、更有霸氣同學的環境中,在有蓋操場上試圖尋找到打乒乓球的機會,甚至不被欺淩的機會。一直在大國夾縫中成功爭取生存與繁榮的香港,情況略有相似!中美貿易戰已令致全球供應鏈重心向亞洲轉移。亞洲各國合作可以抵禦中美繼續脫鉤的經濟衝擊。參與RCEP可令香港爭取到話語權!況且,香港可單獨參與國際貿易協定,是基本法賦予的權利,亦助力香港結合身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大灣區賦與香港的優質平台、及一帶一路的焦點市場,香港這個「超級連絡人」,可望在國際版圖上維持及提升香港的影響力、競爭力!

其他梁穎準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