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眼底相」測兒童自閉風險 中大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速斷症

By on January 5,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徐仲鍈(左二)期望ARIA技術可應用於社區,作為臨床及行為評估前的風險評估工具。(中大圖片)

徐仲鍈(左二)期望ARIA技術可應用於社區,作為臨床及行為評估前的風險評估工具。(中大圖片)

自閉症篩查技術最近出現突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用於計算自閉症風險的「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ARIA)技術,透過拍攝視網膜圖像(俗稱「眼底相」),識別兒童的視網膜特徵,以及神經纖維層有否變薄,藉此估算其患上自閉症的風險;研究結果已於醫學期刊《刺針》旗下子刊EClinicalMedicine發表。

自閉症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神經發育障礙,影響患者社交、溝通和處理感官訊息的能力,愈早確診可提升治療效果。自閉症在香港並不罕見,主要依靠問卷調查及專業評估確認,隨時出現延遲診斷甚至誤診情況。

徐仲鍈指出,拍攝眼底相是一種無創技術,即使幼兒都適用。(中大圖片)

徐仲鍈指出,拍攝眼底相是一種無創技術,即使幼兒都適用。(中大圖片)

針對患者識別力達96%

過往有研究指出,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變薄與高功能自閉症,以及亞氏保加症(Asperger Syndrome)息息相關,顯示視網膜圖像,或可作為自閉症分類的關鍵訊息,有助制定客觀衡量的指標。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臨床研究及生物統計中心主任徐仲鍈教授及其團隊,就以相關研究作為基礎,開發可用於計算自閉症風險的ARIA技術。

研究人員透過匡智會屬下的特殊學校,招募46名自閉症學童,同時邀請23名年齡及性別相近的普通兒童參與研究,先利用儀器為其拍攝眼底相,再透過ARIA分析相關圖像,便可發現自閉症學童的視盤(Optic Disc)及視杯(Optic Cup)直徑明顯增大;ARIA技術辨識自閉症患者的靈敏度(Sensitivity)及識別能力(Specificity)分別達96%及91%。

中大的「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研究,已於醫學期刊《刺針》旗下子刊EClinicalMedicine發表。(中大圖片)

中大的「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研究,已於醫學期刊《刺針》旗下子刊EClinicalMedicine發表。(中大圖片)

無創全自動 幼兒適用

視網膜血管是眼部唯一可見的血管,透過儀器拍攝的「眼底相」,可反映心臟血管及腦部健康。徐仲鍈補充,視網膜圖像分析是一種無創,以及全自動的自閉症篩查技術,即使是幼兒都適用;他期望相關技術可應用於社區,作為臨床及行為評估前的風險評估工具。

除了自閉症外,ARIA技術目前亦應用於評估病人中風,以及出現腦白質病變(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的風險,後者可作為評估罹患認知障礙症的指標。相關技術,亦獲勞工及福利局轄下社區投資共享基金頒發「社會資本動力獎──卓越夥伴獎(企業/機構)」及「社會資本動力標誌獎」。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