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驗糖尿眼秒知結果 (瞳訊醫療伍灝桓)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伍灝桓提到,瞳訊醫療以AI模型, 秒速篩查視網膜病變。(陳施敏攝)
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併發症之一, 病情嚴重者足以失明。本港科企瞳訊醫療,以人工智能(AI)分析眼底照片,秒速篩查其致盲風險,聲稱辨識準確率達97%,冀長遠減輕公共醫療負擔。今次請來其行政總裁伍灝桓,講解如何令患者受惠。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伍)伍灝桓 瞳訊醫療行政總裁
陳: 為何有推出以AI技術輔助眼底篩查的想法?
伍: 瞳訊醫療是一家醫療科技公司,專門研究以AI技術分析視網膜圖像(俗稱眼底照片)。通過分析眼底照片,可以得知身體健康狀況,包括眼疾以至心腦血管疾病等先兆。目前,公司推出的VisionaDR,就是一款糖尿眼篩查技術,專門針對糖尿病患者而設。
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佔總人口約一成,其中二型糖尿病佔所有病例超過九成,患者多為中年以上人士。「糖尿上眼」的視網膜病變是常見併發症之一,香港每年約有200人,因上述原因而失明。

通過分析眼底照片,可以得知身體健康狀況,包括眼疾以至心腦血管疾病等先兆。(瞳訊醫療國際圖片)
簡化篩查 紓醫療系統壓力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年接受一次糖尿眼篩查,以便病人及早發現病變,減低致盲風險。傳統的糖尿眼篩查,依靠眼科醫生或視光師對病人面對面診斷。然而,本港醫護人手短缺,公共醫療系統長期緊張。即使糖尿患者約見醫生,輪候時間動輒以年計算。公司希望借助自家技術,簡化現行糖尿眼篩查流程,助醫生騰出更多時間,專注跟進確診患者。
VisionaDR屬於非侵入式檢查,病人事前毋須以眼藥水放大瞳孔,只要通過相機拍攝眼底影像,照片便會直接上傳雲端。通過內置AI演算法分析,約一秒即可獲得結果,並自動生成檢查報告,整個過程最快兩分鐘內完成。
內置的AI演算法基於深度學習技術,以超過10萬張眼底照片訓練出來。公司早前邀請本港知名大學視光學院,進行獨立第三方評核,通過VisionaDR分析出來的結果,發現其準確率接近97%,並可穩定發揮高水平;現正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申請相關認證。
陳: 作為一間初創,如何說服別人採用?
伍: VisionaDR推出初期,大家普遍對AI持半信半疑態度,要說服別人接受創新科技,乃是十分漫長的階段。我們策略是針對不同機構,採用各種游說方式。以商業機構為例,能否盈利是其衡量標準,我們會從節省人手、提升服務速度、穩定性、質量及方便等入手,讓機構了解使用VisionaDR,有增加盈利的空間。

瞳訊醫療兩年前跟房協合作,為近兩千長者篩查眼底。(受訪者提供圖片)
夥房協為2000長者做檢測
兩年前,公司榮幸得到創新科技署「公營機構試用計劃」資助,促成與房協展開大型社區糖尿眼篩查計劃,為房協轄下20個屋邨近2000名長者,在20日內完成眼底篩查。結果發現約100多個長者有糖尿上眼徵狀,但近九成人未有察覺;過半數長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已患有糖尿病。
基於VisionaDR的雲端特性,篩查地點不再局限於醫院或診所;即使眼鏡舖以至流動攤位,亦可彈性地提供篩查服務,願景是把糖尿眼篩查帶入社區。我們留意到,政府陸續在18區成立康健中心,實行預防性醫療或慢性病管理,以減輕醫院工作量,我們期望能參與其中。
公司的合作機構類型廣泛,包括視光店、診所、體檢中心及非政府組織(NGO)等,現時跟保險公司洽談合作事宜。由於很多項目被延誤,盼疫情穩定後,盡快推出有關計劃,有望很快達至收支平衡,並對融資持開放態度。

只要把眼底視像,上傳至雲端處理,即可遙距篩查糖尿眼,減輕眼科醫生負擔。(瞳訊醫療國際圖片)
陳: 公司未來有什麼發展計劃?
伍: 糖尿病是全球性的公共醫療危機,我們希望把技術推廣至世界各地,尤其是糖尿病發率較高、眼科醫療人員相對缺乏的地區,如中東及太平洋等。我們計劃通過人脈網絡,與當地機構合作輸出技術,避免遇到監管法規、當地文化或營運環境等挑戰,減低開拓市場的風險。
醫療健康市場龐大,涵蓋範疇非常廣闊,所有公司都能在不同領域找到定位,相信難以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我們作為一間初創,能夠更靈活「走位」,除了糖尿眼篩查,亦研究把技術應用於青光眼、老年黃斑病變等眼疾,期望病人做一次眼底攝影,便可檢測多種不同病變。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Taiko Labs獲新融資 兩輪總計破1.7億
本港加密初創Taiko Labs分別獲得由紅杉中國及美國投資機構Generative Ventures領投的兩輪融資,集資金額為2200萬美元(約1.71億港元)。消息指,Taiko Labs首輪由紅杉中國領投,為種子輪的1000萬美元,於2022年第三季度結束;第二輪融資是由Generative Ventures領投,屬於A輪融資1200萬美元。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加州14歲神童 獲聘SpaceX工程師
現年只得14歲的美國加州孟加拉裔少年奎茲(Kairan Quranzi),一年前取得聖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電腦科學及工程學士學位,並且獲得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聘請,成為該公司最年輕軟件工程師。高等教育雜誌BrainGain引述醫生報道,奎茲的IQ高於99.9%的人。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漫遊上網「中伏」記 (林國誠)
無論讀者外遊目的為何,都不要貪便宜購買坊間不知名的漫遊上網SIM卡,以免因小失大。另外,每個國家或地區均要求使用SIM卡的人進行實名登記,才能使用購買後的SIM卡,這對於遊客來說可能會帶來一些困擾。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AI元年中期報告 (黃岳永)
筆者曾指世界在2023年將是AI元年,作為一名好奇心爆棚兼喜愛新事物的IT人,過去6個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AI的潛力和影響,現時正好作一個半年結,回顧一下AI如何在不同範疇重新定義人類的生活。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電腦節8月舉行 派300萬消費券
香港電腦通訊節2023將於8月25日至28日舉行,主辦單位香港電腦商會創會會長張耀成提到,將派發總值達300萬元的現金消費券,入場者將獲發一張面值介乎10至500元不等的幸運卡,於場內購物更可選擇加密幣結賬。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免疫細胞治療新法培育 成本削半
免疫細胞療法有效治療頑症,惟其細胞生產過程繁複費時,且成本昂貴。科大有初創團隊研發人造細胞培育技術,聲稱可改善現時免疫細胞的生產流程,成本較現有方法降48%,時間節省33%,減少病人治療輪候時間及醫療費用,有助於細胞療法趨向大眾化。該項研發早前在「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獲得冠軍(白金獎)。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內地《人工智能法》 今年提請人大審議
中國已將《人工智能法》列入立法計劃,其草案今年內將預備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國務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顯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多條草案,當中包括人工智能法案的草案,意味中國官方將推動全國層面的人工智能專門立法。
- Posted June 9,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