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隱藏在 Kickstarter 背後的「眾籌帝國」

By on December 27, 2013

隱藏在Kickstarter 背後的“眾籌帝國”

眾籌產業大部分是藏於公眾視線後的。對於門外漢來說,一個眾籌項目,貌似只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隊夜以繼日,苦苦等待眾籌結束的遊戲。但實際的情況卻是—— 可能也有苦苦等待,但等的,絕非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

自2009 年起,僅Kickstarter 就已為各色各樣的項目籌款7.89 億美元。而其他眾籌平台加在一起(包括Indiegogo、Crowdtilt 等),僅在2013 年,籌款總額也差不多這個數。除去創業公司能賺的少部分利潤,所有這些籌款,都將走向市場營銷、產品製造、以及產品物流等多個方面。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市場營銷人員、製造商或者物流公司,眾籌如此的表現,絕對是利好。

同Kickstarter 相關的這些服務提供商,正是隱形的Kickstarter “帝國”。他們就像明星的化妝師、T 台的燈光師、以及負責安排場地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個觀眾能夠看到他們,但正是這一群人在保證Show 的順利運作。

細究起來,其實每個籌資活動,歸根結底算是一次市場營銷行為,因為其過程涵蓋了媒體曝光、獲取顧客以及市場驗證等多個環節。這也是為何市場營銷在眾籌行業顯得尤為重要的原因。也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專為籌資項目提供相關服務的市場營銷和公關公司,比如CommandPartners、Agency 2.0 及Shmedia 這三家,它們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眾籌項目拍攝專業且足夠吸引人的宣傳視頻。

之所以KickStarter 上的創業公司需要一個全新的供應商體系,是因為眾籌的邏輯跟電商是不同的。Amazon 的假設是,你已經有了產品,你所需要的是對接到需要產品的客戶,來完成交易。而在眾籌平台上,你很可能是先賣出去幾百件,然後再著手打招自己的產品。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市場驗證​​模式。

你也很難想像,你在Amazon 上訂完一本書後,6 個月之後它才能到貨,而這種情形已經成了眾籌行業的標配之一,因為團隊需要時間去打造產品。在這段時間裡,團隊可能會通過預售軟件的方式來繼續增加銷量,同時也會通過類似BackerKit 等工具來維護和管理耐心日漸流失的支持者們。

事實上,任何一個頗具革新意識平台的出現,總會引出一個圍繞其平台,給於平台支持的附屬行業。書籍、報紙、廣播、TV 都是如此,Kickstarter 也不例外。創辦自1995 年的eBay,隨後也引出了一個圍繞其平台的生態系統,而現在eBay 的市值已是680 億美元。

eBay 在其網站上有一塊專門的區域來展示其生態系統中的合作夥伴,眾籌平台則暫時沒有。現在設立專門的區域,對眾籌平台來說還為時過早,因為這些服務提供商也是剛剛興起,還沒有形成很強的品牌,競爭力也難分伯仲。

眾籌項目小、“年輕”等特點,也表明了它們是需要新興的第三方服務的。通常來講,上眾籌平台的團隊都非常小,大部分都是首次做眾籌,缺乏經驗也就意味著他們承擔的風險更大。小同時也意味著,其手頭可利用的資源有限,你只能跟其他名不見經傳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合作。你得學會在短時間裡,如何將眾籌所得轉化為實際可見的產品,也正因此,出現了一批幫助眾籌公司解決各種問題,​​提高其轉化效率的迷你加速器。

另外,年輕公司也很難一上來就有大的合作夥伴,某些非常小眾的需求,很難被大的服務商注意到,只能通過不斷湧現的新興的創業公司來解決。如是,在灣區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公司,他們所滿足的需求,在幾年前根本不存在。

眾籌平台在讓融資更容易的同時,也減輕了產品實際製作過程的痛苦。類似Berkeley Sourcing Group、Dragon Innovation 和一些硬件孵化器,都會給眾籌項目提供從製作產品原型、設計,到最終的生產等多個環節的服務。發展至今,眾籌也開始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Crowdtilt 12 月16 日獲得2300 美元的投資,就是一例。而眾籌能吸引VC 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VC 和眾籌平台在做的事情其實是一致的:他們都能幫早期、未來有發展潛力的創業項目融到錢。

而眾籌平台的錢則來自於“Venture Consumers”,他們用比VC 門檻低的多的錢,為自己看好的想法買單。這當然會有風險,因為畢竟購買的是屬於未來的產品,可能這個未來永遠都不會來。

你去Amazon 是為了買新的東西,而你在Kickstarter 上,買的卻是屬於“未來”的東西。正如Amazon 一樣,一個圍繞“未來產品”的產業鏈輪廓也將隨著眾籌平台的發展而逐漸清晰起來。

這篇文篇中提及的Startup公司: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36kr》; 原文出處:pando.com; 圖片來源: Kevin Labianco, CC Licensed]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