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智能鏡AI教健身 偵測動作 糾正錯誤 評價表現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林基偉指,隨着AI技術改良,有信心解決運動鏡難以偵測高速動作的難題。(何澤攝)
不少人喜歡跟着網上影片做健身,雖然方便,但做錯動作也不自知。本地初創OliveX研發的智能運動鏡Kara,採用人工智能(AI)偵測肢體動作,即時反饋及統計用家的運動表現;同時內置6種運動選單,如瑜伽、普拉提(Pilates)、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等,安在家中亦可透過鏡頭,遙距跟教練同步操練。
Kara有6種運動供選擇
Kara智能運動鏡歷時兩年研發,是一部以Android操作的大型平板電腦,內置鏡頭捕捉用家影像,並以AI技術分析人體動作,實時把身體及四肢分成17個節點,構成虛擬的人體骨架。用家所做的每個動作,即時與數據庫的標準動作比對,一旦做錯或有偏差,隨即提供修正建議,猶如教練親身指導。用家初次使用前,需要在鏡頭前掃描全身,以便AI鎖定及追蹤目標,避免失準。
至於運動鏡採用的AI技術,建基於Google的開源軟件框架TensorFlow。OliveX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林基偉指出,運動鏡背後的AI技術相當複雜,最大挑戰是把判斷動作的機械學習模型,透過鏡內的中央處理器(CPU)實時運算。「AI要捕捉全身動作,需要佔用大量CPU資源。在運算效能有限的情況下,團隊要從捕捉動作的速度,以至判斷準確度之間取捨,故必須因應運動種類作調整。」
林基偉續指:「現時健身鏡的運算速度大約每秒顯示幀率15fps,暫只能判斷一些相對簡單、幅度較大及較慢的動作,如深蹲、開合跳(Jumping Jacks)、樹式(Tree Pose)等,準確度可達八至九成。」
採用電競級數的CPU確實可解決以上問題,惟運動鏡成本亦相應提升。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壓縮機械學習模型,以及把部分運算交由CPU,以至圖形處理器(GPU)同時處理。隨着AI技術漸步改良,他有信心在未來6至12個月內,解決運動鏡難以偵測高速動作的難題。

智能運動鏡以AI分析人體動作,將身體及四肢分成17個節點,構成虛擬的人體骨架。(何澤攝)
不設錄影 保障私穩
林基偉認為,獲取足夠數據訓練機械學習模型同樣困難。他曾在網上向運動愛好者收集運動視頻,不料惹來網民反感,認為要求「無厘頭」。後來,他特地租用攝影棚,僱用10名運動愛好者,錄製逾千條運動影片。
「數據還是不足夠,因每項運動有很多動作,一些較複雜動作如倒立等,因較少人做到,更難收集數據。」他強調,運動鏡不設錄影功能,亦不會記錄用家數據;當系統實時運算數據後,隨即自動將之刪除,保障私隱。
作為本港初創Coachbase創辦人之一,林基偉有份開發的Couchbase運動應用程式,獲美國職業籃球賽(NBA)球隊選用,在2017年獲遊戲公司Animoca Brands收購。他其後於2017年創立OliveX公司,專注研發適用於運動的AI技術,公司已完成首輪融資150萬美元。
林基偉承認,香港AI人才稀缺,憑藉早前創業累積的人脈,其團隊由來自Animoca及美國初創Misfit的前工程師組成。其中OliveX技術總監Vincent Zhang,曾在Misfit帶領逾100名工程師累計創造了2.2億美元(約17.16億港元)營業額。
OliveX目前賣出20塊運動鏡,主要客戶為酒店、屋苑會所,以及共享工作間等。談及香港近來社會氣氛不佳,林基偉坦言對銷情有一定影響,部分與大型屋苑洽談的計劃需要暫停。但他認為有危亦有機,酒店生意慘淡,或會更願意添置新器材,以便從市場突圍而出。

智能運動鏡能實時偵測健身動作,一旦做錯或偏差,會即時糾正。(何澤攝)
採訪、撰文:陳施敏
延伸閱讀:
尺寸合「的骰戶」 家用版月租800元
[ English Version ]
HK startup launches smart mirror for at-home workouts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金融服務在科技驅動的世界中競爭 (鄺偉基)
香港的 BFSI 較其他行業更容易遭受網絡攻擊。因應人工智能的興起和潛在的經濟損失,香港金融管理局意識到,香港需要從政策層面上制訂可靠的網絡安全路線圖。金管局的「網絡防衞計劃 2.0」旨在提升香港銀行體系的網絡防衞能力。
- Posted May 27, 2022
- 0
-
當穩定幣不再穩定 (黃岳永)
以波幅小、美元掛鈎、易轉移、加密貨幣、20厘息等多種「好處」作招徠的穩定幣,最終反令投資者傾家蕩產,令人反思穩定幣的本質,到底是一場社會實驗?創業家賺大錢的玩意?還是金融大鱷「割韭菜」的工具?
- Posted May 27, 2022
- 0
-
港加密資管商晉身獨角獸
本港加密資產管理公司Babel Finance周三(25日)宣布完成8000萬美元(約6.24億港元)B輪融資,公司估值相當於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晉身獨角獸(估值10億美元以上初創)企業級別。
- Posted May 27, 2022
- 0
-
75%港手機App企業未擬攻元宇宙
元宇宙概念備受關注,惟大多數本港企業仍未準備迎接此商機。香港無線科技商會昨聯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公布最新一期「香港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業界調查」,發現75%受訪港企尚未準備好進入元宇宙,較其他亞太地區落後。
- Posted May 27, 2022
- 0
-
檢測系統居家驗乳癌 (香港生物節律研究院 李平陽)
有本地初創利用細胞代謝熱變化原理,開發傳感器放在胸圍內,收集數據上傳雲端分析,報告會下載到用戶手機。今次請來香港生物節律研究院首席行銷官李平陽,講解如何居家管理乳房健康風險。
- Posted May 27, 2022
- 0
-
二維碼再推新標準 狹長設計緊湊慳位
於1994年發明QR Code的日本企業Denso Wave,周三(25日)公布最新長方形二維碼標準rMQR Code,並已納入國際標準ISO/IEC 23941:2022,方便在狹小的印刷空間,例如晶片、醫藥品、單據、相片、產品標籤等儲存資料,而且任何人可自由使用。
- Posted May 27, 2022
- 0
-
香港加薪危機 (高天佑)
本港現時經濟仍然低迷,很多企業都在苦撐,同時又被迫高薪「搶人」以維持營運,猶如蠟燭兩頭燒。對於打工仔來說,職場機遇難捉摸,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日有薪今日加,當然不可能要求他們顧全「大局意識」,「捱義氣」放棄爭取高薪機會。
- Posted May 27, 2022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