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人類工廠謝幕曲 (高天佑)

By on September 2, 2019

本文作者高天佑,為《信報》撰寫專欄「新聞點評」。

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繼續掀起熱議,不少人看完之後斷言貿易戰「中國必勝」,皆因中國工人生產效率「屈機」,難被替代。但筆者反而認為,這齣佳作除了突顯中美工人差異,同時也象徵着全球工廠工人之謝幕曲;就像十九世紀末,有人對比中國的馬車和英國的馬車誰更好用,殊不知汽車已在前面等着取代它們。

大家都聽過很多不斷重現的描述以及從未實現的願景,例如「珠三角工廠倒閉潮」每年上演,「法治已死」死了很多次,「最黑暗一天」之後有更黑暗;另方面,早自數十年前,每年都有人預告汽車自動駕駛、全自動化工廠、智能機械人時代「即將」到來,可是到今日仍在「即將」。

無可否認,人們往往會對眼前事物太悲觀,又對中長期展望太樂觀,但恍如「狼來了」故事,一些預言儘管不斷落空,不代表沒有成真的一日,屆時反而可能令很多白兔仔措手不及。

《美國工廠》除了突顯中美工人差異,同時也象徵着全球工廠工人之謝幕曲。(Netflix圖片)

《美國工廠》除了突顯中美工人差異,同時也象徵着全球工廠工人之謝幕曲。(Netflix圖片)

AI機械臂令成本劇降

現時來到村口的狼,正是全自動化工廠;直到最近,這仍屬誇誇其談之願景,關鍵在於要為每一項工序度身訂造一套機械及軟件,而且只要產品有少許修改便需要重新設計,甚至可能整套報廢,因此所謂「自動化」生產的整體成本基本上比聘用勞工人手生產更加昂貴。

隨着AI人工智能成熟,最重要的新技能為「自我學習」。舉例說,只需設計兩條模仿人類手臂的機械臂,再在前面放上所需工具,然後向AI下達目標命令(例如把幾樣零部件裝嵌組合),它便會自行嘗試學習,最終在若干小時後得出最具效率方程式。換言之,既毋須為每項工序單獨研發一套機械,亦不必具體指示機械臂「向43度角移動15mm」之類,可令未來自動化生產成本急劇降低。

那麼,這隻狼幾時進村?其實在很多大學、科技企業的實驗室已經成功應用,例如德國的Rizon、美國的Industrial Perception、日本的Schaft以至中國的KUKA(華為工廠也開始使用)等,接下來的問題是量產以及說服各工廠採購以代替人手。據科技業界估計,全世界開始有工廠大規模引進這類AI機械臂,最遲會是5年內的事情。就像第一輛蒸汽汽車早於1620年在意大利誕生,但直到1886年Karl Friedrich Benz研發出引擎技術,令汽油消耗符合效益,汽車才開始普及;至於自動化生產的臨界點,則建基於AI自我學習技術。

回看《美國工廠》,福耀玻璃(03606)廠房內工人的職責,主要是把半成品玻璃放到不同的機床進行加工,這些工序技術含量甚低,重複枯燥,最容易被AI機械臂取代。至於中國工人和美國工人的差異,無非是前者手腳勤快、失誤率低、願意加班、少抱怨、不搞工會,但在AI機械臂面前,百般優勢全都會被KO秒殺;皆因機械臂可以24小時運作,接近零失誤,更不會有什麼工會問題,最重要是毋須出糧及提供宿舍和醫療保險,血肉工人再任勞任怨也難相比。

福耀玻璃廠房工人主要是把半成品玻璃放到不同的機床進行加工,福耀玻璃廠房工人主要是把半成品玻璃放到不同的機床進行加工,技術含量低,最容易被AI機械臂取代。(Netflix圖片)

福耀玻璃廠房工人主要是把半成品玻璃放到不同的機床進行加工,技術含量低,最容易被AI機械臂取代。(Netflix圖片)

Amazon實現無人貨倉

另一例子是倉庫行業,現時中國阿里巴巴和美國亞馬遜(Amazon)的倉庫,基本上已是「無人貨倉」,只有小量人類員工負責管理「搬貨機械車」,後者同樣使用AI自動學習技術,懂得很醒目地搬貨執貨,不必「踢一腳,郁一郁」。相對來說,搬貨動作比起工廠生產簡單一些,所以「無人貨倉」比「無人工廠」早幾年實現普及。

無論如何,《美國工廠》實屬佳作,除了突顯中美文化和制度差異,亦可視為對於工廠工人時代的一個最後記錄。在自動化工廠時代,勞動力優勢將日益不重要,這是中國需要面對的一大挑戰;同時正如《美國工廠》透視的訊息,現時即使在發達國家仍有為數不少的工廠工人,再加上職業司機(的士、巴士、貨車),當他們難逃被機械臂和自動駕駛技術搶走飯碗,所造成的失業及相關社會問題,將是人類社會下一個重大危機。當然,歷史證明,當一些工種(例如馬車匠)消失後,總會衍生新的工種以吸納勞動力,問題是陣痛期能否平安渡過。

亞馬遜的「無人貨倉」只須小量人類員工管理「搬貨機械車」(前),省時高效。(網上圖片)

亞馬遜的「無人貨倉」只須小量人類員工管理「搬貨機械車」(前),省時高效。(網上圖片)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