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工廠謝幕曲 (高天佑)
Netflix紀錄片《美國工廠》繼續掀起熱議,不少人看完之後斷言貿易戰「中國必勝」,皆因中國工人生產效率「屈機」,難被替代。但筆者反而認為,這齣佳作除了突顯中美工人差異,同時也象徵着全球工廠工人之謝幕曲;就像十九世紀末,有人對比中國的馬車和英國的馬車誰更好用,殊不知汽車已在前面等着取代它們。
大家都聽過很多不斷重現的描述以及從未實現的願景,例如「珠三角工廠倒閉潮」每年上演,「法治已死」死了很多次,「最黑暗一天」之後有更黑暗;另方面,早自數十年前,每年都有人預告汽車自動駕駛、全自動化工廠、智能機械人時代「即將」到來,可是到今日仍在「即將」。
無可否認,人們往往會對眼前事物太悲觀,又對中長期展望太樂觀,但恍如「狼來了」故事,一些預言儘管不斷落空,不代表沒有成真的一日,屆時反而可能令很多白兔仔措手不及。

《美國工廠》除了突顯中美工人差異,同時也象徵着全球工廠工人之謝幕曲。(Netflix圖片)
AI機械臂令成本劇降
現時來到村口的狼,正是全自動化工廠;直到最近,這仍屬誇誇其談之願景,關鍵在於要為每一項工序度身訂造一套機械及軟件,而且只要產品有少許修改便需要重新設計,甚至可能整套報廢,因此所謂「自動化」生產的整體成本基本上比聘用勞工人手生產更加昂貴。
隨着AI人工智能成熟,最重要的新技能為「自我學習」。舉例說,只需設計兩條模仿人類手臂的機械臂,再在前面放上所需工具,然後向AI下達目標命令(例如把幾樣零部件裝嵌組合),它便會自行嘗試學習,最終在若干小時後得出最具效率方程式。換言之,既毋須為每項工序單獨研發一套機械,亦不必具體指示機械臂「向43度角移動15mm」之類,可令未來自動化生產成本急劇降低。
那麼,這隻狼幾時進村?其實在很多大學、科技企業的實驗室已經成功應用,例如德國的Rizon、美國的Industrial Perception、日本的Schaft以至中國的KUKA(華為工廠也開始使用)等,接下來的問題是量產以及說服各工廠採購以代替人手。據科技業界估計,全世界開始有工廠大規模引進這類AI機械臂,最遲會是5年內的事情。就像第一輛蒸汽汽車早於1620年在意大利誕生,但直到1886年Karl Friedrich Benz研發出引擎技術,令汽油消耗符合效益,汽車才開始普及;至於自動化生產的臨界點,則建基於AI自我學習技術。
回看《美國工廠》,福耀玻璃(03606)廠房內工人的職責,主要是把半成品玻璃放到不同的機床進行加工,這些工序技術含量甚低,重複枯燥,最容易被AI機械臂取代。至於中國工人和美國工人的差異,無非是前者手腳勤快、失誤率低、願意加班、少抱怨、不搞工會,但在AI機械臂面前,百般優勢全都會被KO秒殺;皆因機械臂可以24小時運作,接近零失誤,更不會有什麼工會問題,最重要是毋須出糧及提供宿舍和醫療保險,血肉工人再任勞任怨也難相比。

福耀玻璃廠房工人主要是把半成品玻璃放到不同的機床進行加工,技術含量低,最容易被AI機械臂取代。(Netflix圖片)
Amazon實現無人貨倉
另一例子是倉庫行業,現時中國阿里巴巴和美國亞馬遜(Amazon)的倉庫,基本上已是「無人貨倉」,只有小量人類員工負責管理「搬貨機械車」,後者同樣使用AI自動學習技術,懂得很醒目地搬貨執貨,不必「踢一腳,郁一郁」。相對來說,搬貨動作比起工廠生產簡單一些,所以「無人貨倉」比「無人工廠」早幾年實現普及。
無論如何,《美國工廠》實屬佳作,除了突顯中美文化和制度差異,亦可視為對於工廠工人時代的一個最後記錄。在自動化工廠時代,勞動力優勢將日益不重要,這是中國需要面對的一大挑戰;同時正如《美國工廠》透視的訊息,現時即使在發達國家仍有為數不少的工廠工人,再加上職業司機(的士、巴士、貨車),當他們難逃被機械臂和自動駕駛技術搶走飯碗,所造成的失業及相關社會問題,將是人類社會下一個重大危機。當然,歷史證明,當一些工種(例如馬車匠)消失後,總會衍生新的工種以吸納勞動力,問題是陣痛期能否平安渡過。

亞馬遜的「無人貨倉」只須小量人類員工管理「搬貨機械車」(前),省時高效。(網上圖片)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佈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裡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fb控港商冒譚詠麟賣虛假廣告
Facebook(fb)在美國起訴一間香港廣告公司ILikeAd Media International,指控該公司利用藝人譚詠麟製造虛假fb廣告,誘騙用戶點擊安裝了惡意軟件的連結。
- Posted December 7, 2019
- 0
-
數碼港致力建構監管科技生態圈 助本地初創RISKflo開拓海外商機
金融業監管要求日益嚴格,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全球多國皆推動金融監管改革,而本地金融監管機構亦加強相關規定,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皆增加合規部門人手以應要求
- Posted December 6, 2019
- 0
-
印度如何培育企業家? (黃岳永)
如今印度已不單是全球外判中心,更培養出不少獨角獸,例如印度行動支付龍頭Paytm,出現短短幾年便改變了當地支付模式,創辦人Vijay Shekhar Sharma更表示下一步想擴展至美國。
- Posted December 6, 2019
- 0
-
亞馬遜印度首推 Echo便攜式喇叭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本周發布首款便攜式喇叭,內置4800mAh充電池,足以連續播放音樂10小時,支援約3萬種Alexa語音技能,並兼容數百種智能家居設備。
- Posted December 6, 2019
- 0
-
星電動滑板車用者須考牌
新加坡交通部周三(4日)建議,所有個人移動設備(PDM),包括電動滑板車、電動單車在內的使用者,將需要接受理論測試,才能獲准在公共場所行駛,保障相關用戶及行人安全。
- Posted December 6, 2019
- 0
-
谷歌為報業提供逾六成閱覽量
世界報業協會發表《2019年世界新聞趨勢》報告,指去年全球新聞業整體收入下滑3%。網民透過搜尋系統或社交媒體點擊新聞網站連結汲取資訊,當中互聯網搜尋引擎谷歌為全球報業提供66%外部流量。
- Posted December 6, 2019
- 0
-
國際速遞格盡靚價 (Spaceship林煥枝 黃錦熙)
網購令海外速遞需求急增,本港初創Spaceship設有格價服務,降低運單入場門檻,惠及個人中小企。今次請來兩位聯合創辦人林煥枝及黃錦熙,談談其市場定位。
- Posted December 6, 2019
- 0
StartupBeat Video
物流格價平台 助個人中小企若需要寄件去海外, 通常惠顧國際物流公司, 但運單入場門檻較高, 不便中小企及個人用戶。本港初創 #Spaceship 設有格價服務, 用戶注冊後可預約寄件。今次請來兩位聯合創辦人 #黃錦熙 及 #林煥枝, 談談其市場定位及優勢。
由 StartUpBeat 發佈於 2019年11月22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