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師兄弟 優化得獎「智能分類回收箱」 (潘天惠)

By on July 4, 2019

本文作者潘天惠,為《信報》撰寫專欄「STEM尖子

劉星宇即席示範如何使用智能分類回收箱,過程只需數秒,辨識度將隨辨識次數而上升。(吳楚勤攝)

劉星宇即席示範如何使用智能分類回收箱,過程只需數秒,辨識度將隨辨識次數而上升。(吳楚勤攝)

「孩童只盼望歡樂/大人只知道期望/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體恤對方」──陳奕迅的經典歌曲Shall We Talk。香港的世代矛盾陷入了前所未見的困局,彷彿各界都在自說自話,究竟connect該如何開始?

貴為首間「STEM教育實驗學校」,位於橫頭磡的樂善堂余近卿中學,猛將如雲,何澤銘和劉星宇這對師兄弟聯手製作第二代「智能分類回收箱」出戰中文大學的比賽,過程中深深體會到「connect唔到」之苦, 兩人不約而同地說:「開頭溝通好難,總是牛頭唔搭馬嘴。」

「頭頭尾尾,製作時間大約一星期。」眼見記者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負責編程的中三學生劉星宇連忙解畫:「這是第二代回收箱,第一代是師兄師姐所做,我們是加以改良,把它升級。」

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大家聽了很多年,但有些人依然會搞亂,導致回收箱似有還無,而「智能分類回收箱」的操作是這樣的:先把垃圾放在最上層拍照,系統會自動把照片放在雲端分析,透過A.I.圖像辨識技術,分辨是紙、塑膠或鋁罐,然後會開啟不同的活門,而最底層則屬於「一般垃圾」,過程只需數秒,而且辨識次數愈多,準確度愈高。

「智能分類回收箱」第一代參加創「科」齊起動「學校起動」計劃創科博覽2018,得到「最佳創意獎」,負責機械構造的中四生何澤銘解釋,「回收箱第一代有一大缺點,因當時是透過垃圾是否導電作出分類,鋁罐是金屬,可導電,但阿sir後來發現濕紙巾都可導電……說穿了,最難不是怎樣製作,最難的地方是溝通。」

取長補短

協同效應所說1+1大於2,談何容易,哪怕只是兩個人的合作,也會意見分歧。聲線響亮的劉星宇望一望何澤銘說:「他是一個友善的師兄,總會安慰我的情緒,但開頭不熟對方的性格,總是爭拗不斷。」劉星宇戴粗框眼鏡,外表斯文,自言性格是勇於挑戰、堅毅不屈。

萬事起頭難,身材高大、愛打籃球的何澤銘苦笑道:「劉星宇是一個埋頭苦幹的師弟,我不熟悉編寫程式,我們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分工上也不會重疊,但一開始溝通時好困難,彷彿永遠詞不達意,牛頭唔搭馬嘴,對方不明白你的意思,你便愈是心煩氣躁。」

由猜疑到互信,需要耐性、了解和體諒,師弟劉星宇略作補充:「最激烈一次是把水樽放在上面,活門沒有開,我倆都摸不着頭腦……」

見師弟欲言又止,師兄何澤銘馬上幫一把說出來龍去脈:「他翻看程式沒錯,我再看一次電線也沒錯,於是開始互相指摘,爭論了大半日,各自堅持己見,到了最後,阿sir出手檢查,才發現程式有漏洞,電線也有駁錯,哈哈!」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的STEM戰隊猛將如雲,何澤銘(左)和劉星宇(右)是目前兩位當打主力。(吳楚勤攝)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的STEM戰隊猛將如雲,何澤銘(左)和劉星宇(右)是目前兩位當打主力。(吳楚勤攝)

人做錯了,就要改過,機械壞掉了, 自然要重新調整,劉星宇咧嘴而笑:「每次完成一件作品,滿足感難以形容,記得中一來到學校,我只是一張白紙,對STEM編程感興趣,全因那一次寫完程式後,見到機械人順利執行指令。」他是編程狂熱分子,志願是成為編程員,興趣不是玩手遊,而是編程,就算朝早上堂前只剩下15分鐘,也要打開電腦「執手尾」,其程式分享到討論區,更獲不少網民下載。「希望將來編寫程式,幫助世人改善生活,比方說,為無人車編寫語言助理,司機將來完全不用手動,發生意外時甚至可以自動報警。」

「中一初來報到,懵懵懂懂,原本是想參加不同類型活動,尋找自己的興趣,那次參加了太陽能船比賽,一發不可收拾,我現在讀物理,理論往往難以實踐,唯獨STEM活動讓我們學以致用,不似其他死記硬背的硬知識。」何澤銘課餘愛好是打籃球,偶像是已退役的NBA巨星高比拜仁,長大後希望在藥劑師、工程師或實驗室助理員幾種職業中三選一。

衷心感激

當其他同學仍對前景茫茫然,這對拍檔已從STEM中發掘到自己所長,經歷也比同輩多,「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比賽是參加氣墊船比賽,我同隊友是認識3年的同學,比賽屬試後活動,有充裕時間不停試船……首回合和次回合順利晉級,偏偏在決賽階段,負責控制的隊友忽然發台瘟,導致氣墊船衝上觀眾席,即使最終完成比賽,也獲得季軍,但真心認為若非那個失誤,我們有能力奪冠而回。」何澤銘攤開雙手,萬分無奈。

為免影響學業,兩人除非有「任務」, 平日只用周六周日的時間進行STEM活動,劉星宇笑說:「星期六有補習,如要應付project,我都會請假回校。」

何父從事物業管理,母親是售貨員,他坦言獲得上一代鼎力支持:「沒什麼阻撓,知道是為了STEM的話,只會打氣加油,但太晚回家也會多問兩句,只怪自己太投入,有時忘了跟家人交代行蹤。」停一停,想一想,家中有兩位姐姐,貴為家中「慈菇椗」的他再說:「父親是好學的人,我倆有時會聊到科學話題。」

左起:方靜雯老師、劉星宇、何澤銘和馬基鏗老師,學校內各司其職,一個都不能少。(吳楚勤攝)

左起:方靜雯老師、劉星宇、何澤銘和馬基鏗老師,學校內各司其職,一個都不能少。(吳楚勤攝)

談到這兒,師弟也點頭認同:「我的父親是建築工人,母親是家庭主婦,他倆對STEM一無所知,起初是有點微言,但知道我喜歡編程,最多叫我多休息,唯一一次是晚了回家,事前忘記了打電話, 回去後跟母親有點爭拗,但明白她的一片苦心。」

訪問過程中,帶領STEM團隊的馬基鏗老師基本上只在旁傾聽,不發一言,此時,劉星宇望一望馬老師,不忘感激對方的栽培,「他湊了我3年,儼如第二個父親,每次有困難都會拔刀相助,給予無限量的支持,他是由小學到現在我最敬佩的老師。」

正如上文所言,兩個年紀接近的同學都要學習求同存異,世代矛盾一直都在,何澤銘帶點感慨道:「我欣賞Kobe(高比拜仁)帶傷上戰場,為隊友、為隊波,自問無法達到他的境界,打籃球讓我放電,釋放壓力,又有隊友互相扶持,現在幾乎沒時間打機,但每次母親見到我用手機或電腦,總認為是玩物喪志。」

劉星宇苦笑附和道:「我都是,拿起手機便被認為是玩遊戲,以前試過編程過了12點未睡覺,母親會多說兩句,現在我們講好了,最多10點半會上床睡覺。」何澤銘則謂:「我都會出夜街、打夜波,有次凌晨兩三點回家,父母原來在等我,內心確感內疚。」

未來規劃

家人對兩人的寄語可見於名字,何澤銘是「銘記於心」,做個好人,他忍不住說:「父母都是超人,多年來從來未聽過他倆呻辛苦。」至於劉星宇,出生時剛好天空出現流星雨,爺爺因而為他取了這個名字,他說:「我有個弟弟,母親忙得不可開交,爸爸工作忙,我們溝通的時間不多,但我明白他只想家人過得好一點。」

城中風雨飄搖,政府力推大灣區,兩人可會考慮離港發展?劉星宇先答:「父親未讀過大學,期望我完成大學,大灣區是考慮範圍,但文化上需要時間適應,始終香港是首選。」何澤銘則謂:「大灣區未必是首選,大家姐在澳洲定居,我做事慢條斯理,適合在那邊工作和生活,不排除畢業後會移民過去。」

香港不想再失去一代人,高高在上的人必須走出來,認真了解一下年輕人所思所感,不妨咀嚼一下何澤銘的座右銘:過去的事,不後悔;將來的事,不害怕。

◆ 何澤銘小檔案

學歷:現正就讀樂善堂余近卿中學中四理科班
興趣:打籃球
曾獲獎項:第1屆模型氣墊船創作大賽繞圈賽亞軍(2018)、第6屆「陽」帆之旅2人隊際競賽冠軍(2017)、第5屆「陽」帆之旅個人賽(雙體船)亞軍(2016)等
座右銘:過去的事,不後悔;將來的事,不害怕

0704_P29

◆ 劉星宇小檔案

學歷:現正就讀樂善堂余近卿中學中三
興趣:寫代碼
曾獲獎項:第21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電腦及資訊科技(初中組)優異獎(2018)
座右銘:人生如一場戲,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

0704_P30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更多STEM尖子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