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睡眠監測器加劇焦慮 專家:增壓力弄巧反拙

By on June 18, 2019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有用戶認為,手腕戴上智能裝置,就寢時不太舒服。(網上圖片)

有用戶認為,手腕戴上智能裝置,就寢時不太舒服。(網上圖片)

睡眠佔人生三分一時間,不少人會戴上智能手錶或者各種追蹤監測設備,包括監控周遭環境雜聲,以分析個人就寢習慣。不過,《紐約時報》有報道引述美國專家警告,此舉反而構成壓力,在床上輾轉反側,令失眠問題惡化。

執着數據易矯枉過正

坊間的睡眠監測器主要放在床鋪附近或穿戴在手腕上,追蹤記錄晚間的一舉一動。數據透過無線傳輸,同步至智能手機後,只要打開應用程式(App),即可查看大量圖表及數字,例如顯示用戶夜醒的頻率、深度睡眠持續時間,以及睡眠質量的評分。

美國北達科他州睡眠中心醫療主任Seema Khosla博士透露,對那些執着完美分數的人,往往為求鐘數達標,睡過頭亦不願下床,甚至服用安眠藥等,影響生理時鐘規律,心理又極度焦慮,隨時是個大問題。

另外有用戶認為,手腕戴上智能裝置,就寢時不太舒服。產品又採用無線電或聲納波,以監測呼吸及床上活動,感覺上或更刺耳。睡眠監測器本身亦只是一個監測工具,正如智能浴室磅般,每天站上去並不會令人瘦下來。

美國有專家形容,有些人為求睡眠鐘數達標,甚至會服用安眠藥,結果得不償失。(網上圖片)

美國有專家形容,有些人為求睡眠鐘數達標,甚至會服用安眠藥,結果得不償失。(網上圖片)

就寢前遠離手機屏幕

至於智能設備製造商,例如Fitbit及蘋果公司等,強調監測裝置數據準確,又指焦慮威脅被誇大。根據機器學習演算法,可因應不同睡眠階段,識別用戶的心率及運動模式。人們透過小工具(Widgets),加倍關注日常細節,包括有否喝過量咖啡、酒精等。

睡眠需求因人而異,美國睡眠基金會建議,64歲以下的成年人每晚要睡7至9個小時,年輕人需時更長。作息時間充足,頭腦不但清醒,亦可避免患上感冒,有助保持健康,降低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

專家最後建議用戶,平時作息需要定時,睡前應該遠離屏幕。Khosla博士說:「人們為睡眠設備花費200美元,卻不願熄手機上床休息。」放假時,應關閉鬧鐘或智能喇叭,別太依賴電子設備,讓身體放鬆休息。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