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全帽測心跳體溫 工人位置健康狀態即時知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從事土木工程近二十年的陳建勇,開發智能物聯網設備Dasloop,監測工人位置、健康和身體活動狀況,提升工業安全水平。(黃俊耀攝)
安全帽堪稱每位「職安真漢子」的最親密戰友,有本地初創開發智能物聯網(IoT)設備Dasloop,為工人提供更貼身保護。只要把設備套在安全帽上,工地主管即可透過雲端平台,實時遙距檢測工人位置,以及體溫、心跳和身體活動狀況。萬一有工人跌倒受傷、體溫過高,甚至突然暈倒,亦可爭取時間救援。
開發Dasloop的初創Beeinventor(點子建)於2016年成立,其創辦人陳建勇創業前從事土木工程近20年,一心「跳出來做些跟建築有關的創新東西」,「建築工程項目管理一般都是Paper based,若將之數碼化,應該可以讓管理工作更方便和提升效率。」
後來,陳建勇開發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式(App),專幫建築公司或發展商等管理工程開支及工作流程項目,「只是這個App並不成功,管理人員覺得看紙本Monthly Report都無壞,而我又真的講不出我的App能幫他們解決哪些很重大的問題。」
改良接收 支援IoT技術
工程管理App的大計未竟全功,並沒阻礙陳建勇創業的決心,「創業又點會一次就掂晒」,他更從中有所體會,「在亞洲地區,人們似乎較認可一些摸得上手的東西(硬件),覺得軟件應該是免費的。」他想到轉攻硬件開發,並以工地至關重要的「建築安全」為切入點。
眼見安全帽是保護工人的最前線,陳建勇決定研發智能裝置,藉此強化安全帽的功用,讓後者由單純保護地盤工人頭部,免被高空墮下的硬物砸傷,繼而變成監測工人健康狀況的智能設備。

陳建勇透露,產品年內會正式量產,將提供電筒、氣體檢測儀、對講機、鏡頭,甚至風扇等配件。(黃俊耀攝)
花了三、四個月研發後,第一代Dasloop於2017年初面世,此後不斷改良功能。以第一代Dasloop為例,系統以全球衞星定位系統(GPS)偵測工人位置,但室內工地往往因GPS訊號差而無用武之地;目前研發的Dasloop,已支援Sigfox、NB-IoT和LoRa等物聯網(IoT)通訊技術,把數據傳輸至雲端平台。
每當工人身體出現異常,例如是體溫過高、突然摔倒,或者不尋常地長時間(例如5分鐘)處於完全靜止狀態,裝置即會發出聲響通知現場其他工人,同時系統亦會透過雲端平台和手機通知工地主管,以便立即跟進。
若闖禁區會通知主管
陳建勇補充指出,響機和通知設定均可由客戶(例如是建築公司及所委派的工地主管)按實際需要設定,「若是在地下管道工作,工地主管可調校至工人靜止30秒或更短時間就響機,因為在密閉空間,工人沒反應5分鐘才通知可能已太遲。」
此外,雲端平台更整合了建築資訊模型(BIM)軟件,工地主管可透過工地的3D幾何模型掌握工人位置,「施工現場通常有些Restricted Zone(限制區域),倘若有工人闖入了不可進入的限制區域,主管一樣會收到通知。」
目前,合共5間建築公司和政府部門正試用Dasloop,陳建勇透露,產品年內會正式量產,期望可獲本地建築和工程公司大量採用,屆時方考慮開拓外國市場。同時,亦會提供電筒、氣體檢測儀、對講機、鏡頭,甚至風扇等配件,供用戶選配,「本地工程項目試用Dasloop期間,所遇到的大大小小問題,我們都可立即解決。假如試用的是外國施工現場,我們就較難跟進。」

工地主管可透過雲端平台,實時遙距追蹤工人狀況,萬一發現異常亦可立刻跟進。(黃俊耀攝)
暫未獲投資者參與
陳建勇坦言,由於香港工程項目試用的Dasloop,現時都是以3D打印製造,能套用於不同尺寸的安全帽上,滿足不同施工現場的需要。不過,要令工廠批量生產的Dasloop,日後扣緊在坊間各款安全帽上,就一定要花時間測試設計,這亦是開發產品的最大挑戰。
目前公司投資了數百萬元於硬件和雲端平台開發上,雖曾入圍去年JUMPSTARTER創業系列比賽最後6強,今年4月更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獲得銀獎,惟目前仍未有投資者參與其中。陳建勇直言,投資者「對硬件項目一般較為保守」。
Dasloop理論上同樣適用於單車頭盔,但陳建勇希望先專注於施工現場安全,「同樣技術除可以監察工人,亦可監察建築機械和物料的位置,把感應器放在目標上即可,可能比監察工人還要簡單。惟要發展到這一步是將來的事。」
採訪、撰文:陳子健
[ English Version ]
Construction vet offers smart tool for worker health & safety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Startup本周摘要 (Week 30/01)
本地電動車充電站品牌Linked Charge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植治邦表示,自從加電費後,「個別站點的COGS(銷貨成本)上升了超過33%」,故此公司同樣有加價計劃,亦有意仿效特斯拉,以分時段收費取代目前的劃一收費,非繁忙時間的充電費或有所下調。
- Posted February 2, 2023
- 0
-
新能源與交通運輸 (廖錦興博士)
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報告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及實現「雙碳」目標,交通運輸工具的低碳轉型是重要一環。新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日廣,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綠色交通運輸工具取得飛速發展。
- Posted February 2, 2023
- 0
-
美最大貨運無人機可載181公斤
美國加州初創Pyka開發一款無人機Pelican Cargo,機艙有1.87立方米空間,最多承載181公斤貨物,號稱是全球最大的自主電動貨運飛機。機翼設有4個螺旋槳,巡航時速高達148公里,每次充電可飛行320公里。
- Posted February 2, 2023
- 0
-
咖啡加牛奶 抗炎作用倍增
很多人會以一杯咖啡開始忙碌的一天。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原來在咖啡加入少許牛奶,可增加免疫細胞抗炎特性,因為咖啡所含的多酚(Polyphenol),本身就具有抗炎作用,配合蛋白質效果會更好。
- Posted February 2, 2023
- 0
-
科大應科院首辦博士生工作計劃
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近日簽署合作備忘錄,聯合開辦首個兼讀博士生工作計劃。獲選者將會受聘於應科院成為全職研發人員,並在科大修讀兼讀制博士課程,參與重點前沿科學領域,同時為其博士研究項目作相關測試及研發。
- Posted February 2, 2023
- 0
-
普銳夥港怡測試手術機械人
本港醫療機械人企業普銳醫療(香港)有限公司,昨與港怡醫院簽署策略夥伴合作備忘錄。在為期3年的合作中,普銳醫療根據港怡醫院的建議,繼續研發手術機械人「SIRIUS內窺鏡系統」,該系統於去年12月取得美國FDA產品認可。
- Posted February 2, 2023
- 0
-
AI比對 快速解讀甲骨文 首都師範大學與微軟合作
最近北京的研究人員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共同開發AI模型「校重助手Diviner」,針對已公布的18萬餘片甲骨文拓本,用大約3至5分鐘作初步「校重」整理,為史料研究工作節省大量時間。
- Posted February 2,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