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財散人聚 財聚人散 (高天佑)

By on August 27, 2018

本文作者高天佑,為《信報》撰寫專欄「新聞點評」,此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螞蟻金服大手向員工授予股權激勵,總值逾百億元人民幣,刷新中國企業單季的「最豪」紀錄。(資料圖片)

螞蟻金服大手向員工授予股權激勵,總值逾百億元人民幣,刷新中國企業單季的「最豪」紀錄。(資料圖片)

現代商業很大程度是人才的戰爭,愈是高端戰場愈為如此,視乎哪些企業最能夠吸引、留住及激勵(motives)優質人手。其中一個法門,2000多年前的《禮記.大學篇》已有明訓:「財散人聚,財聚人散。」近日有三個例子,分別是螞蟻金服次季股權激勵開支達112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小米(01810)創辦人雷軍則獲董事會「秘密送贈」99億元股份,還有格力電器(000651.SH)開始兌現「全體員工人人送間屋」承諾,均可從不同角度折射箇中道理。

科企股權激勵一舉多得

先講螞蟻金服,其母公司阿里巴巴次季(2019年度第一季度)營業額按年猛增61%,達到809億元,遠勝市場預期,但純利反而急跌41%至僅87億元。據該公司解釋,主要因為期內螞蟻金服估值大幅提升(6月完成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1500億美元),導致授予螞蟻員工的股權激勵開支多達112億元,並帶動整個阿里集團此類開支增至164億元,刷新中國企業單季股權激勵「最豪」紀錄。

所謂股權激勵,即是向合資格員工授予公司股票或認股權(option),作為薪酬套餐(compensation package)之一部分。這種做法由來已久,不過在九十年代之前,通常只有大企業的核心高層才享此類待遇,而且每次獲得的股權價值不會太誇張,撇除極少數例外,最多相當於基本年薪之兩三倍。

踏入科網年代後,科技類企業的股權激勵日益大行其道,受惠對象由核心高層擴大到中層,甚至是絕大部分正式員工;激勵價值也愈來愈「天價」,往往較基本年薪高出十倍以上。很多科網人才在搵工跳槽時,最着眼的已不是薪水,而是可獲得「幾大嚿」股權激勵(包括獲取指標)。

科網企業如此倚重股權激勵有其原因,事關比起工業、消費、金融、地產等傳統行業,科技類企業之「人才密集」(talent intensive)性質更為突出,最有資格宣稱「員工是最重要資產」,而且對員工的要求不只是準時打卡、盡忠職守,更在於調動最多的積極性和創意腦汁,由「全民皆兵」升呢為「全民皆將」,才可在talent intensive行業勝過對手。因此,比起每年加薪一兩成,更有效方式是給予以十倍年薪計之巨大誘因,才可激發超過100%潛力;與此同時,評核績效的KPI指標也會設得很高,每年表現包尾的10%至20%員工別奢談獎勵,更會被要求立刻執包袱,十分殘酷。

如螞蟻金服派錢,相對容易,但能令員工長期心悅誠服、戰意高昂,那才最困難。(路透資料圖片)

如螞蟻金服派錢,相對容易,但能令員工長期心悅誠服、戰意高昂,那才最困難。(路透資料圖片)

小米螞蟻派送各有盤算

表面上看,螞蟻豪爽獎勵員工,小米卻「益自己老闆」,似乎高下立判;但事情不能只片面看單一或幾個季度,更應拉長到由企業創辦開始,歷來跟員工分享了幾多股權。以小米為例,由2010年4月成立開始,便拿出接近三成股權分配予雷軍以外的核心創業團隊,及後又把股權激勵擴大到中層以至前線員工。資料顯示,小米截至今年3月底有1.45萬名全職員工,當中超過5500人持有已授出但尚未行使認股權,佔比超過三分一;若連同已行使認股權,持股員工相信多達一半。

當然,自九十年代起大行其道的股權激勵並非萬靈丹,同時也存在缺點。例如讓員工一次過獲得相當於幾十倍年薪的股權後,等於一夜間達致財務自由,「打跛腳唔使憂」;在邊際刺激遞減定律下,如何持續鞭策這一大批「億萬富翁」便成為很大挑戰。因此,「財散人聚」只是領袖學其中一招,此外還有很多學問。馬雲講得好:「員工離職的理由林林總總,最真實的只有兩條: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派錢相對容易,但能令員工長期心悅誠服、戰意高昂,甚至在「搵夠錢」後繼續瞓身搏命,那才最困難。

格力承諾送樓 絕無僅有

除了股權激勵,向來霸氣的中國冷氣機龍頭品牌格力總裁董明珠就曾承諾,要送給旗下逾8萬員工每人一間屋,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她近日開始「找數」,首批3000個住宅單位剛於上周六在格力總部珠海市動工,合資格員工在職期間免費入住,若做到退休更可獲得產權成為業主。近年來,中國大企業為員工「買地起樓」並不罕見,但大多只是作為宿舍,且只涵蓋部分員工,像格力般承諾「人人送間屋」實屬絕無僅有。不難想像,此舉也將帶來不少問題,包括成本沉重,以及可能不利於員工良性流動,且看董大姐如何妥善落實。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