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香港如何成為國際創新中心 (莫乃光)

By on August 10, 2018

本文作者莫乃光,為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為信報財經新聞撰寫專欄「專業議政

莫乃光與楊岳橋議員數天前開展矽谷灣區創科考察之旅,行程包括訪問跨國科技公司。(莫乃光fb專頁圖片)

莫乃光與楊岳橋議員數天前開展矽谷灣區創科考察之旅,行程包括訪問跨國科技公司。(莫乃光fb專頁圖片)

「創新科技」是內地和香港政府不斷掛在口邊的熱門詞,強調香港未來會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香港要如何迎頭趕上,才能與世界首屈一指的創新樞紐美國矽谷拉近距離?

筆者與楊岳橋議員數天前開展矽谷灣區創科考察之旅,行程包括訪問Facebook、Google、Tesla、Uber、Airbnb、Visa、Cisco等跨國科技公司、著名初創孵化器和投資者,與當地市政府負責智慧城市和數據的官員交流,訪問在矽谷發展的香港科技人,和參與兩個香港團體在大學舉辦的論壇。

矽谷值得香港借鑑之處

此行目的,旨在加深了解矽谷值得香港借鑑之處,為香港尋找與全球科技龍頭企業的合作機會,並探討香港創科政策應如何改善,繼而得出有助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的建議。行程剛開始,筆者希望藉此與讀者分享途上所見所想。

矽谷之旅的首天,我們從南灣Sunnyvale北上三藩市訪問3家公司,包括矽谷著名的加速器Plug and Play(PnP)、以住房分享聞名的Airbnb和推動電子支付創新的Visa。第二天的行程則是訪問Cisco、手機泊車App公司Streetline和Tesla的汽車製造廠,及與多位來自香港的創業者和投資者會面,交流對矽谷創科生態的意見。

Plug and Play 20多年前從地氈店搖身一變成為Google、PayPal等公司的孵化器,可算矽谷的傳奇故事。PnP正在孵化分布全球26個中心內超過250家創業公司。相比着重為初創企業籌集資金,PnP挑選的創業者一般較後期和成熟。他們的特色是擁有超過300間企業夥伴,幫助初創企業與各行業的公司配對,讓新科技盡快推出市場應用。PnP現時全球有25個中心,在內地已有8個(包括上海和北京)。雖然有一兩家香港企業是PnP的企業夥伴,但香港暫時仍未在他們的「雷達」範圍之內。

莫乃光訪問Google之外,亦跟著名初創孵化器和投資者,與當地市政府官員交流。(莫乃光 fb 專頁圖片)

莫乃光訪問Google之外,亦跟著名初創孵化器和投資者見面。(莫乃光 fb 專頁圖片)

香港政府的創科政策一向着重研發,近年開始吸引創投投資。十多年來,香港擁有頂尖科研人才,成果甚豐,卻苦未能成功商品化,問題在於未能緊扣市場的需要。近年傳統企業對於與初創企業合作升級轉型趨之若鶩,PnP創新平台吸引了新加坡、台灣、南韓和多個國家的官方科技及研發機構合作。筆者希望香港的科研機構加強促進本地初創科企以及和企業合作,把全球頂尖科企帶來香港,亦讓香港科技走向全世界。

海外專才入境問題多

創新的步伐遠比法例和政策走得快,科技發展與固有規管制度出現矛盾難以避免。香港賴以成功的關鍵是與時並進,而我們在三藩市訪問Airbnb、Visa和Tesla等公司不約而同地希望香港政府的政策有前瞻性,維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不論是短租住宿、自動駕駛或金融科技,如果監管者不願意嘗試,對新科技一刀切全面禁止,或者政策朝令夕改,香港怎能讓創新者有信心來投資和發展?

行程第二天我們與一群在矽谷打拚的香港科技人聚會交流,他們的公司分別在金融科技、區塊鏈、運動科技、電子晶片和通訊科技方面發展。筆者有興趣了解這些海外的創業家會不會回流香港擴展版圖?他們的經驗是香港政府一面說支持創新,但採購部門往往不願意試用新科技,令中小企只能卻步。另一個問題是人才不足,他們的經驗是,小公司申請聘用海外專才往往遇到入境處很多問題,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處理。

扎根矽谷的香港科技人對香港的建議是什麼?發展目光應該放眼全世界,而不是只看到內地市場。下篇我將分享與智慧城市相關的行程和感想。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