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客服拆解方言 (有光科技溫豪夫)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有光科技以AI語音技術拆解中國方言,提升客服中心服務水平。(法新社資料圖片)
全球企業為提升客戶服務水平,紛紛搶攻人工智能(AI),當中以中美兩國公司最為積極。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早前亦看好語音識別及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向一家本地AI初創公司有光科技(Fano Labs)注資。《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其首席執行官溫豪夫親身講解該公司的業務大計,並分享中港美三地的人工智能發展。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溫豪夫 有光科技首席執行官
尹:現時發展NLP技術,很少人考慮中國方言,為何你偏好這範疇?期間遇到困難嗎?
溫:一直以來,普通話NLP都有很多人做,英文、西班牙文、法文亦然。這些主流語言歷史悠久,但方言很少人做,又不得不做。以港企客戶為例,絕大部分使用廣東話;同樣,即使是內地企業的客戶,普通話也未必是主流,例如四川的企業客戶之中有七成使用四川話。
不過,訓練AI需要大量數據,方言數據不是很夠,熟悉的人才亦不太多,所以我們會與機構合作,利用對方的數據庫改善我們的AI,再為該機構服務。
全球市場潛力十億計
尹:Fano Labs得到維港投資注資,另一邊廂,有說公司不急於籌錢,為何有這種說法?
溫:我們做B2B業務,現時擁有不少客戶,有些規模十分大,且業務多元化。此外,我們經營之初便得到創新科技署約200多萬元資金支持。加上前年獲得3位天使投資者入股,目前資金仍然充裕,未有集資需要。
當時有朋友介紹我與維港投資的代表見面,只是單純聊聊天,但對方突然有意參與。我認為,香港市場小,不適合做消費者產品,卻十分適合當科技樞紐,把技術出口到世界。該風投公司偏好深度科技,十分認同我們的遠景,過往也有投資類似的公司。為了Fano Labs的未來發展,我決定接受該輪融資。
尹:你們有何經營模式,可以簡單介紹嗎?
溫:與其他技術公司不同,AI企業若要持續發展,就需客戶支持,靠對方提供更多數據才可作分析,互相進步。我們經營的業務模式主打客戶服務中心,例如向企業收取軟件費用(Software Licensing),以年費方式使用;若要額外專業服務,須另行收費。
香港約有200多間公司有客服中心,內地就至少有幾萬間。我們的服務不只做中文,還有英文,文字及電話都可處理,未來或涉足日韓市場。隨着需求不斷增加,相信整個市場的潛力或數以10億元計。

溫豪夫博士強調,人工智能最重要是人才。
擁專業經驗勝同行
尹:市場上不乏競爭者,你何以滿有信心比他人優勝?
溫:目前一般大型公司多專注主流語言,針對方言的都以初創企業為主。既然大家都是初創,那就競爭吧!看誰的技術較好,誰人就走得較快。AI公司對數據需求大,特別是客服中心,涉及大量專業用詞,與日常用語截然不同。當我們做過某些企業客戶,有機會處理特定的專業數據之後,在同一行業的客戶群中便較其他AI公司優勝。
除了數據有過人之處,AI公司亦主要鬥人才,有人才方可成功。我們算是香港大學的「親生仔」(有光科技屬港大的衍生公司),大家關係不錯,較有機會招攬人才,加上這是B2B生意,用戶忠誠度比B2C高很多。除非合作不愉快或當中存在問題,否則企業客戶很少轉公司。
尹:有人提到,現時中美兩地的AI正互相競爭,你在兩邊都待過一段時間,對此有何看法?
溫:我認為,技術發展應該論人才而非地方。現時中國的AI發展確實十分迅速,甚至比美國更快,不過美國累積的經驗比其他地方為多。在這行發展的人大多擁有博士學位,一問大家的師傅是誰,就發現「源頭」不外乎幾個人,都是美國人居多。今時今日,在中國發展AI的人大部分從美國回流,若他們日後要離開,屆時市場的發展又是另一個模樣。
港人才屬頂級水平
尹:香港又如何?本地有AI人才嗎?如何吸引他們留港發展?
溫:行內有前輩做過統計,審視不同地方的AI研究報告及對行業的貢獻等。結果中美一如所料排在榜首,惟香港竟然也排在第6、7位。中美兩地各有幾千間大學,香港只有8間。若按比例計算,其實本地的人才水平屬頂級。
香港幾間大學都有大量AI人才,但要他們留港發展十分困難。首先,本地AI公司極少,反觀內地有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00700),美國有Google、Facebook等大型科企。其次,能力最強的人才都不受地域限制,他們固然向錢看,但同時十分重視跟誰合作。換言之,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才能吸引他們。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 English Version]
Startup Fano Labs uses AI to understand Chinese dialects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Taiko Labs獲新融資 兩輪總計破1.7億
本港加密初創Taiko Labs分別獲得由紅杉中國及美國投資機構Generative Ventures領投的兩輪融資,集資金額為2200萬美元(約1.71億港元)。消息指,Taiko Labs首輪由紅杉中國領投,為種子輪的1000萬美元,於2022年第三季度結束;第二輪融資是由Generative Ventures領投,屬於A輪融資1200萬美元。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加州14歲神童 獲聘SpaceX工程師
現年只得14歲的美國加州孟加拉裔少年奎茲(Kairan Quranzi),一年前取得聖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電腦科學及工程學士學位,並且獲得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聘請,成為該公司最年輕軟件工程師。高等教育雜誌BrainGain引述醫生報道,奎茲的IQ高於99.9%的人。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漫遊上網「中伏」記 (林國誠)
無論讀者外遊目的為何,都不要貪便宜購買坊間不知名的漫遊上網SIM卡,以免因小失大。另外,每個國家或地區均要求使用SIM卡的人進行實名登記,才能使用購買後的SIM卡,這對於遊客來說可能會帶來一些困擾。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AI元年中期報告 (黃岳永)
筆者曾指世界在2023年將是AI元年,作為一名好奇心爆棚兼喜愛新事物的IT人,過去6個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AI的潛力和影響,現時正好作一個半年結,回顧一下AI如何在不同範疇重新定義人類的生活。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電腦節8月舉行 派300萬消費券
香港電腦通訊節2023將於8月25日至28日舉行,主辦單位香港電腦商會創會會長張耀成提到,將派發總值達300萬元的現金消費券,入場者將獲發一張面值介乎10至500元不等的幸運卡,於場內購物更可選擇加密幣結賬。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免疫細胞治療新法培育 成本削半
免疫細胞療法有效治療頑症,惟其細胞生產過程繁複費時,且成本昂貴。科大有初創團隊研發人造細胞培育技術,聲稱可改善現時免疫細胞的生產流程,成本較現有方法降48%,時間節省33%,減少病人治療輪候時間及醫療費用,有助於細胞療法趨向大眾化。該項研發早前在「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獲得冠軍(白金獎)。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內地《人工智能法》 今年提請人大審議
中國已將《人工智能法》列入立法計劃,其草案今年內將預備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國務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顯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多條草案,當中包括人工智能法案的草案,意味中國官方將推動全國層面的人工智能專門立法。
- Posted June 9,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