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林鄭與達摩院 (高天佑)

By on October 13, 2017

本文作者高天佑,為《信報》撰寫專欄「新聞點評」,此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香港素來不乏尖端學術成果,但欠科技的底氣留住人才。(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素來不乏尖端學術成果,但欠科技的底氣留住人才。(政府新聞處圖片)

本周三,特首林鄭月娥宣讀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除了房屋政策和減稅措施,另一大焦點落在推動創科發展,包括新設由她掛帥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變相凌駕於三司十三局,又擬在5年內把R&D(研發)開支佔GDP比重,由0.73%倍增至1.5%,可見很有決心。不過在同一日,科網巨企阿里巴巴宣布豪擲1000億元人民幣成立「達摩院」,將在北京、杭州、新加坡、特拉維夫、莫斯科、聖馬特奧、貝爾維尤等城市組建全球科研中心,卻未見香港的名字。這正反映本港在全球科研生態圈定位尷尬,但願林鄭的新招數有助扭轉局面。

R&D佔GDP比率是經常用來衡量一個地方科研發展的指標,數字愈高意味着當地(包括政府、院校和企業)對於研發愈為重視,樂意把經濟產值(GDP)之相當部分重新投資於未來。

據世界銀行統計,按國家而言,2015年R&D佔GDP比率最高的5個國家依次為以色列(4.27%)、南韓(4.23%)、日本(3.28%)、瑞典(3.26%)和奧地利(3.07%)。德國(2.88%)、美國(2.79%)作為傳統科研大國亦名列前茅,中國(2.07%)整體上也不弱,排名全球14位,高於荷蘭(2.01%)、英國(1.7%)、意大利(1.33%)和俄羅斯(1.13%)等。

香港作為一個城市,應該跟其他城市直接比較,但這方面並無全球統計報告,只可以個別來看。例如香港毗鄰的深圳,2015年R&D佔GDP比率達4.02%,當地政府還提出到2020年要達到4.25%。阿里巴巴總部所在的杭州,比率亦達3%,粵省省會廣州則為2.5%。稍為意外的是,素非以科研知名的北京和上海這兩大城市,R&D佔GDP比率竟分別高達6%和3.7%,或許因為北京屬於包括國防部在內的眾多政府部門總部所在地,而上海亦設有復旦、交大等理工名校,以及大批金融企業總部。

被香港視為宿敵、同樣憑金融和航運起家的新加坡,R&D佔GDP比率也達到2.2%。相比之下,香港去年R&D僅佔GDP的0.73%,無疑低得可憐;就算林鄭成功在5年內把這個比率谷高一倍至1.5%,仍顯著落後於北上廣深、杭州和新加坡等城市。

當然,R&D佔GDP比率只是一個參考指標,不宜太過執着。以深圳為例,當地屬於騰訊(00700)、華為、中興(00763)、比亞迪(01211)、大疆(DJI)等眾多國際級科技巨企總部所在地,R&D開支肯定可觀。至於杭州,去年GDP總量僅及香港一半,卻有阿里巴巴和吉利(00175)大力投放資源於研發,R&D佔比自然較高。正如擁有大批矽谷科企的美國加州,R&D佔GDP達3.5%不會令人意外。

反觀香港,四大支柱產業為金融、貿易物流、旅遊和專業服務,最賺錢生意則屬地產,均並非講求科研投入的行業,因此來自企業的R&D開支難免有限,很大程度上要依賴院校擔大旗。以林鄭的大計為例,香港去年GDP約2.5萬億港元,R&D佔0.73%即約183億元,要提升至1.5%,則需要增加約200億元開支(假設GDP年均增長3%);其中,港府將額外預留不少於100億元撥款予大學作研究資金,其實已相當於新增R&D開支目標的一半。

另一方面,香港本身也缺乏科技底氣留住人才,不論像汪滔般的創業奇才,抑或純粹的科研人員,從香港院校畢業之後若想學以致用,大多數只能北上或赴外國發展。所以「達摩院」首批全球科研中心未見香港,實在不難理解。

香港於科研產業鏈中的強項乃在於一尾一頭,尾是幾家全球排名前列的高校,素來不乏尖端學術成果;頭則是建基於金融中心、資訊流通等優勢的商業模式應用,包括Tink Labs、WeLab、TNG、GoGoVan、Lalamove等「獨角獸」的成功已是明證。林鄭政府要做的是彌補本港在產業鏈中間的弱項,包括加強跟內地互動合作及設立「博士專才庫」資助本地企業聘請高端精英,均屬正路招數,且看執行效果如何。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