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d N Eat訂枱App 送限時餐飲優惠 標榜中立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方宇傑(右)稱,現時已跟400多間餐廳合作,冀於明年底增至2000間。(羅雅琳攝)
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素有美食天堂之稱香港,如何與港府近年力推的智慧城市概念互相結合,讓飲食變得「更有智慧」?
不少港人外出用餐前,都習慣先上飲食網站,查閱目標餐廳的資訊或食評,飯後也可能會寫評語及分享相片。隨着社交平台普及,手機程式開發成本愈來愈低,近年湧現不少飲食平台Startups,向傳統飲食網站挑機。
400餐廳鬥折搶客
曾在投資銀行工作的方宇傑,經常為「食」而煩惱,於是想到創立一個餐飲預約平台,夥拍從事資訊科技的中學同學,今年4月推出手機程式Bid N Eat。
跟傳統飲食資訊網不同,Bid N Eat以「限時優惠」吸引食客,原理類似召貨Van手機程式的「司機搶單」。不同之處在於司機搶單先到先得,Bid N Eat的餐廳則以限時優惠爭客,亦類似酒店的「Last Minute優惠」。
方宇傑表示,近年飲食網站出現「打手」現象,令部分港人不再相信網上食評。他認為,經營餐飲預約平台,既要保持中立角色, 又要顧及用戶體驗,不能偏幫某間餐廳,甚或直接收取廣告費。
食客只須開啟手機程式,輸入用餐地區、 菜式及人數,合作食肆即時會收到通知,並立刻提供限時折扣(例如必須30分鐘內前往光顧)回應。
用戶只要在應用程式接受優惠,餐廳便會為客人留位;若能於限定時間內到達餐廳,再於程式「check-in」核實,Bid N Eat就會向餐廳收取佣金。
方宇傑透露,現時約有400多間餐廳參與合作,曾有餐廳以半價吸客,目前公司尚未達致收支平衡,經營上亦遇到挑戰,如難以保證客人獲留位後都必定前往用膳,導致餐廳失去預算。
研發AI餐飲助手
Bid N Eat自去年7月起成為科技園「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的初創企業,本月有3名投資者注資,並獲得330萬元資金,作為營運及發展用途。未來目標是於明年底前增加合作餐廳數目至2000間。
該公司正研發聊天機械人(Chatbot),期望日後推出電腦「餐飲助手」,根據用戶喜好,約人兼訂枱一手包辦。
談到本港的中小型食肆,不少東主均忙於日常營運,缺乏資訊科技工具收集數據。方宇傑表示,他們不時會以預約平台的數據,為參與合作的餐廳東主分析用戶反應,讓他們以最新的行業資訊,度身訂造各種吸客優惠,有效提高顧客的滿意度。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生產力局兩項發明 獲美博覽會創新獎
生產力局兩項與製造業和醫療健康業相關的創新發明,於美國華盛頓舉行的TechConnect獲頒創新獎(Innovation Awards),分別可縮短至少八成產品製造時間,以及透過實時數據分析減慢兒童近視加深速度。
- Posted May 19, 2022
- 0
-
Startup本周摘要 (Week 16/05)
邊玩邊賺(P2E)熱潮方興未艾,由澳洲籍華人吳晨曦(William Wu)創立的鏈遊初創Catheon Gaming,最近夥拍南韓K-Pop藝人代理公司Humap Contents,推出可供「邊唱歌邊賺錢」(Sing-to-earn)的區塊鏈遊戲Seoul Stars。
- Posted May 19, 2022
- 0
-
高通脹將衝擊亞洲經濟 (香港總商會)
美息上升,一眾亞洲貨幣兌美元貶值,會對過去因為低息環境而發行大量美元債券的國家帶來償還壓力。即使貨幣疲軟有利出口,但歐美通脹高企,民眾面對生活支出上升,難免會減少非必要開支,這對亞洲眾多依賴出口的經濟體來說,自然是個壞消息。
- Posted May 19, 2022
- 0
-
萬事達卡笑一笑完成支付
萬事達卡(Mastercard)周二推出生物辨識支付技術,消費者可微笑或揮手完成交易,現正在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5間雜貨店測試,如一切順利,年內將推廣至全球。萬事達卡強調,所有數據經過加密保護,以保障消費者私隱。
- Posted May 19, 2022
- 0
-
星大學研菠蘿葉纖維吸脂減肥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款減肥補充劑,利用菠蘿葉為材料,聲稱只須1克菠蘿葉纖維,即可吸收相當於一個漢堡包的飽和脂肪。團隊已就研發申請專利,計劃把技術商品化。
- Posted May 19, 2022
- 0
-
Klook員工30日Workcation探索海外 (凌通)
旅遊及休閒電子商務平台Klook昨宣布,推出全新Workcation計劃,讓旗下員工可在全球任何地方工作及旅遊,最多長達30個工作日,且不用扣減個人年假,亦可繼續領取原有薪金。
- Posted May 19, 2022
- 0
-
中大光譜儀毫秒測量多種氣體
激光光譜氣體傳感技術,通常只配備單頻激光,每次只能測量一種氣體。香港中文大學工程研究團隊,研發了全球首個雙光梳光熱光譜儀(DC-PTS),聲稱能在一毫秒(千分之一秒)內測量多種氣體,研究成果刊登在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 Posted May 19, 2022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