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與Paul Graham面對面:Y Combinator面試之旅(上)

By on November 21, 2013

paul

編者按:本文來自BUTUZONE.com聯合創始人Willa,Willa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金融榮譽學士學位)及美國康奈爾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曾先後任職於美國國家半導體以及德州儀器的全球商業管理部門,負責產品的市場策略以及大合同的談判策略研究,歡迎加她個人微信Willa Dong進行交流。

一個普通的團隊,有的只是堅持。陰差陽錯入了個並不特別討好的行業,做了10個月,信念也像過山車,時起時落。和YC的相遇只是個開始,就像我們團隊的名字一樣,BUTU—卜途 (卜:古意即「選擇」)。BUTU為協助用戶更輕鬆選擇契合的旅途而生,那我們自己的創業之路是否也會柳暗花明?

今天終於可以好好坐下來,靜心回顧做個年度小結,創業到現在也快一年了,確切點說,只有兩個人的小團隊—我和周兄。在強手如林的矽谷堅持自己最初創業的一點信念,能走到今天已經出乎我們預料。不過,可以肯定是 那些一直以來關於用戶關於產品的探討和激辯、說服和被說服,將會成為我們作為個人創業經歷的一筆財富。

11月初收到YC的面試通知郵件,其實也沒有讓我們欣喜若狂,因為當初選擇Online Travel這個行業時(再確切些 是選擇Travel Planning這個切入點)已經認清了現時投資的大趨勢對我們融資並不利。這幾年,矽谷的投資風向標都會更傾向B2B,而不是B2C,熱衷扔錢的行業不外乎Healthcare,Education。

很多人的感受是旅遊業已經過熱,玩家太多,沒錢可以賺。或許是對的,但也不盡然,關鍵是看怎麼切入。我和周兄認為,自助遊這個大餅只會越來越大,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我們身邊被過載信息困擾而無法有效策劃行程的朋友多不勝數,就算是Hotel、Flight這樣的比價網站,諸如國內的「去哪兒」或其美國原型Kayak,還是面臨很多年輕團隊時不時挑戰他們的地盤,這其中包括YC company Hipmunk。

butu

回過頭看我們BUTU的切入點—計劃行程。我保證你在心裡嘀咕,這個貌似離錢更遠,搞甚麼?而且國內外也有很多平台好像都有提供此類服務。但是你用過誰了嗎?多半是沒有。所以可以小小慶幸的是,大家做了那麼久,還沒有一家獨大的局面出現,以後也不會,而更有可能是百花齊放。

BUTU不是一個分享遊記的網站或者應用,所有那些貌似Post-trip的內容其實都是為了支撐如何更方便地在Pre-trip計劃行程。骨子裡面,BUTU收集用戶信息結合全球目的地的POI,把無數的點串起來變成縱橫交錯的線,織成一張不斷的網。中間即使一條線斷了,還有許許多多並聯的線可以連得通。在不影響用戶閱讀舒適度的前提下,BUTU把數據適度結構化,從而更為精準地影響用戶的消費決策,尤其是在旅行前。

想想看,每個人在計劃行程的時候,要求都不一樣,先後順序也不一樣。試圖通過一到兩個所謂含高科技的工具去滿足那麼多複雜的策劃需求不切實際。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當中的一部分目標人群抓住且滿足了他們的偏好和習慣,那麼這個產品或者服務就是有價值的。BUTU面向自助遊中那班其實有能力自己計劃,但沒有太多時間和耐心,可又對行程的質量和水準有較高要求的人群。這些人不易被忽悠,不是土豪土鱉,喜歡一些個性化的方案。

舉個例子,看了幾篇巴黎的遊記,每一篇都不會是百分百滿意或者適合自己的需求。那麼如何輕鬆地把每篇遊記裡面感興趣的點留著,把不感興趣的隱去,既可以玩轉自如,又快速生成一篇屬於自己的行程,而且還是自帶線路圖和吃喝玩樂信息的?BUTU如是說,不管你是抄襲一族還是純DIY一族,你都能在BUTU上面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不管你是去紐約看911還是去羅德島看豪宅,不管你是一日遊還是X日遊,你都可以上來BUTU瞧一瞧。

資料/圖片來源︰36kr.com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