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當光環不再:談 Rocket Internet 發展現況

By on November 30, 2016

本文作者為Leslie Lee, TECHMOI 營運顧問,原文刊於ALPHA Camp

來自德國的Startup Rocket Internet 以培育及投資新創團隊聞名於世,曾成功的將其培育的電商平台出售給中國阿里巴巴集團,但近期卻遭受到了不少質疑,並且反應在股價上。Rocket Internet 在柏林,它是孵化器,它是IPO,辦公室在一棟漂亮的大樓(還位於每個第一次去柏林的人都應該去的查理檢查哨附近)。

Rocket Internet 由 Samwer 三兄弟於2007年創立,中文資料上說它集孵化器,創投及控股角色於一身,雖然最常上版面的 Oliver Samwer 不喜歡人家說 Rocket Internet 是Startup,他堅稱 Rocket Internet 是協助新創公司營運、建立人力資源及IT系統的實務公司。

Rocket Internet 的商業模式是在世界各處搜尋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加以複製,由 Rocket Internet 派出訓練精良的年輕人成立一間Startup,除了在歐洲遍地開花之外,也關注了印度及中國等新興市場。Rocket Internet 在2014年獲准加入法蘭克福股票交易所,成為當時最大,成長最快的網路概念 IPO,在當時金融海嘯尾聲的時空背景之下被當成是產業復興及轉型的救世主,加上在柏林那棟得獎無數的總部大樓,為一向在Startup媒體中沒有什麼欄位的歐洲地區爭取了不少版面。

那 Rocket Internet 現在的發展又是如何呢?

該公司在今年9月宣布2016上半年承受超過6億歐元的虧損,對照他們約31億歐元的市值不可謂不大,而到現在股價只剩下剛上市高峰的一半不到,所以10月份彭博社跑去專訪 Oliver Samwer 之後就狠狠的捅了一刀,大家才發現雖然午夜12點都會到,但不一定會有女孩留下玻璃鞋。

rocket-internet-stock-price-600x229

圖片:Rocket Internet 自上市以來股價變化(Deutsche Börse)

彭博社的報導揭露 Rocket Internet 的不少內情,像是 Oliver Samwer 習慣使用個人魅力(加上那棟漂亮大樓)與過度美化的數據來迷惑對Startup產業不熟悉的Startup代表;召募大批對產業不熟悉的應屆畢業生派往旗下公司,但過度依賴單一系統管理導致員工工作負擔過高,結果只能把 Rocket Internet 當成練功房,洗個一兩年就離職;財務不透明以及投資人對於Startup產業產生利潤能力的質疑等。

Rocket Internet 很少招募已經有概念或是商業模式的團隊。它的強項就是複製,看到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就帶回來研究之後派出從各處招募而來,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到指定地點成立所謂「Startup公司」。當然與中國的山寨不同的是,Rocket Internet 比較像是把複製而來的商業模式透過該公司的體系輸出,並且在新成立公司的帳上打上高額的管理費用回饋到 Rocket Internet 及其派出去的員工,如果公司賣出或到達停損點後,這些人就回到 Rocket Internet 總部等待下一個事業成立。 Rocket Internet 推出的Startup團隊幾乎都有一個榜樣,例如這次虧的很凶,主力在歐洲大城市的 Nestpick 相對於 AirBnB,主力在巴爾幹半島國家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英文:Bosnia and Herzegovina)的 CityDeal 相對於 Groupon,都是類似的例子。

如生產線一般「製造」公司的 Rocket Internet,挾著巨大資本及管理資源進入市場,理論上成功的機率會比一般單打獨鬥的Startup團隊要來的高很多,但為何該公司旗下大多數的Startup團隊都虧損,甚至危及到 Rocket Internet 本身的市場名聲?重點在於 Rocket Internet 經營旗下新創團隊的能力遭受質疑。該公司看似商業部門眾多,其實綜觀而言都是與生活相關的消費產品,在絕大多數的市場都已經有成熟的運作模式,Rocket Internet 想要用他山之石來取得一席之地,本來就有一定的難度。再者, Rocket Internet 使用整齊劃一的管理方式及行銷手法,在西歐這個環境差異勉強還算不很大的區域或許還行的通,但在某些新興市場就會遇到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的困境。

另外,本身資本放到世界等級來看其實也不怎麼大的 Rocket Internet 往往需要其他資本的協助,導致對Startup團隊的耐心相當有限,例如今年七月在印度賣出去的 Jabong(販賣衣物鞋子的電商)即是因為 SOP 中的折扣戰打不過競爭者,並且不願意繼續耕耘在地市場,所以提前獲利了結。這對於傳統跨國企業來說或許相當理性,但對於一個靠成立Startup公司來做為招牌的經營模式來說,在一個公認潛力無窮的市場如此退場,就不免會有影響信心的負面效果。打臉的是 Jabong 被收購之後就傳出銷售成績增加一半的佳績,原因是供應鏈成本大幅降低。

Rocket Internet 的近況也再次帶出Startup界的老問題,到底該如何確實掌握Startup團隊的消息,進而評估Startup團隊的價值?本次筆者在蒐集資料階段發現一個相當驚人的狀況,反映出由消息面要看出Startup團隊的實況有多麼困難。Rocket Internet 在歐洲已算出盡鋒頭,但除了該公司的媒體操作以外,有意義的資料其實相當少。要不是彭博社特別跑去找了不少 Rocket Internet 前員工訪談,也不知道原來不到兩年前才意氣風發的 Rocket Internet 遇到了如此困境,更有趣的是,幾乎所有報導此事的德文媒體都是跟著彭博社的這篇報導而來,可見在地的消息也不一定就比較靈通。

Rocket Internet 現在其實還是歐洲首屈一指的Startup事業,近期加強其在 Fintech 領域以及東協區域的力道,也讓市場分析師依舊大力推薦,Oliver Samwer 也向彭博社宣告在明年至少有三個Startup團隊會獲利,雖然他沒有講明是哪三個。

Rocket Internet 積極地詮釋了Startup平台的意涵,拓展了傳統加速器或孵化器常用的專案管理模式,除了以培育與服務Startup團隊獲得利潤之外,平台本身也能經營品牌價值。只是Startup平台在協助團隊發展時,除了發展其商業模式之外,也應該要關注Startup團隊內部的營運能力,使Startup團隊在離開Startup平台之後可以持續發展。此外,Startup平台在行銷自家團隊時應該要有所節制,畢竟Startup平台通常會比Startup團隊要活很久,需要小心謹慎的經營名聲,或是嘗試更積極透明的資訊揭露模式,尋求與大眾頻繁溝通的機會,或許能收到更好的行銷效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