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智慧城市以人為本

By on November 2, 2016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智慧城市聯盟督導委員會主席,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政府年底開展智慧城市藍圖的顧問研究,目標是為香港未來城市發展制訂整體方向和標準,包括資訊通訊科技的基建、公私營合作的模式等。我們這個民間非牟利組織「智慧城市聯盟」(Smart City Consortium,簡稱SCC)早於8月便開始歷時5個星期的諮詢,向公眾和業界收集意見,並於10月初完成中期報告提交當局,希望為政府提供有力的參考。

在SCC的諮詢過程中,我們喜見很多個人和機構對未來充滿願景,並提出多項實質的建議。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的中期報告裏,涵蓋智慧城市6大領域的諸多方案內,貫穿其中的是要建設以人為本和持續發展的未來。科技雖然是關鍵,但我們不要忘記智慧城市的初衷。

瑞典Vision Zero值借鑑

什麼是「以人為本」?過去幾十年香港一直以拚搏的「獅子山精神」自豪,「發展是硬道理」令我們在資源匱乏中闖出一片天。但是走到今天,在社會富裕但競爭力不前、年輕世代躁動的十字路口,瑞典差不多20年前倡議的Vision Zero(零交通傷亡願景)如同一記當頭棒喝。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交通意外是全球第九大死亡原因,每年奪去超過100萬條性命。可是,汽車是現代人的必需品——在瑞典,私家車數量在過去10年每年都遞增二三十萬輛,至去年達到470萬輛,但車禍傷亡數字卻不增反減,與車輛持續增幅成反比。在已發展國家中,每10萬居民的車禍死亡人數,瑞典是2.6人,歐盟國家和美國分別高達5.5和11.4人。

車輛急增 交通意外反跌

瑞典有這樣的佳績,全賴該國國會於1997年通過的Vision Zero政策,誓要消滅交通意外的傷亡。理念其實很基本:(一)人命比什麼都重要;(二)人是會犯錯的,但交通系統卻不應該犯錯。

因此,在規劃道路時,安全性必須凌駕車速或便利程度,譬如在市區車速限制較大、設立更多行人專用區、用圍欄分隔單車道和車路,同時嚴格執法。瑞典仍繼續向交通零傷亡的目標邁進,下一步是減少人為疏忽,如汽車內置酒精呼氣測試,以便在開車前向司機發出警示,以及致力發展無人駕駛等。

花了這麼多篇幅介紹Vision Zero,是想展示如何實踐「以人為本」,而發展卻不會受阻礙,你看瑞典汽車數目自1970年至今增長了一倍,和美國相似,正是明顯例子。

我們深信,Vision Zero這種思維不單適用於交通範疇,更應該是我們發展智慧城市的終極目標。SCC的中期報告內容精采,既有外國的他山之石可供借鑑,也有本土自家構思,不過篇幅所限,容我下次有機會再詳加介紹。

參考資料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