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壟斷與競爭

By on July 4, 2016

本文作者黃雅麗香港無線科技商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原文刊於作者網誌「這雙手雖然小」

剛開始在《晴報》撰寫一「香港獨角獸」系列,計劃共六篇,才刊出兩篇,已招一些表達不滿的留言。昨天已把整個系列完成,然月底才全部刊出,現在偷步寫一點感想。

一位留言認為9GAG雖然「成功」,卻有「偷圖」之嫌,說出來還「影衰」香港;另一位抗拒「獨角獸」之類的標籤,認為「成功」不應靠市值去定義,例如GoGoVan雖然錢籌得多,但被視為不義。似乎有些讀者認為,有「成就」並不一定代表「成功」,或值得尊重。

我從2007年開始寫香港的科網創業。當時那些投身科網的人,被視為挑戰巨人的大衞、顛覆既得利益者壟斷的新一代,是勇敢、創新、打破常規的代表。才不過短短幾年,當日的underdog已成今天的Tech Elites,說不定還在不知不覺間,取代金融精英Wall Street Elites,站在Main Street的對立面呢。科技推動改朝換代之快,前所未見。

關於科企的壟斷,矽谷教父Peter Thiel有精闢見解,此處從略。簡單來說他認為壟斷對科企、對社會而言都是好事,贏家理應通殺(Winner takes all),只有輸家(Losers)才會高喊競爭、公義。這是Peter Thiel作為資本家的立場。

但另一方面,「覺醒」的一代卻抗拒新精英階級的形成,此風已從三藩市刮起,居民湧往Google接載員工的巴士抗議,大罵科技霸權扯高樓價,又不回饋社區。

Tech Elites推動社會進步,但他們的傲慢,卻不能討得眾人歡心。沒法分享科技成果的人未見其利先見其弊,對科企--尤其具壟斷地位那些霸權--的抗拒日見尖銳。可惜科技向前的步伐不會停下來,財富將會更加傾斜,站在Tech與Non-tech兩端之間,矛盾恐怕將越結越深。將來的科企,Do No Evil不止是口號、PR、粉飾太平的工具,而應是深植核心的文化。越是成功越要努力回饋社會、推動進步,否則難以久矣。

說到如何定義「成功」,早在2007年我已寫第一篇關於「社企」的文章、讚揚離開Microsoft成立社企Room To Read的John Wood,如何領先Bill Gates,放棄追求高薪厚職,以幫助弱勢為己任;還介紹了一位非常出色的年輕社企創業家,Marie So。2010年再撰文講資本家不應賺盡,要兼顧社會責任,否則自吃其果。以前寫創業、社企如空谷足音,如今這麼快就收到迴響質問憑什麼以市值定義成功…社會到底是進步了。

以上是寫「香港獨角獸」系列最終篇的一些想法,甘冒被編輯責備之險「劇透」了不少。下為一些參考/相關文章:

香港獨角獸系列一:誰是香港第一家獨角獸
香港獨角獸系列二:9GAG不做的三件事
Marie So
John Wood
效美富豪捐身家 助人亦自助
Google Bus Protests
Peter Thiel: 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