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國家規劃年產10萬機器人 各地一窩蜂 憂重蹈產能過剩

By on April 28, 2016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習近平近日考察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接受機器人的歡迎和問候。(網上圖片)

習近平近日考察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接受機器人的歡迎和問候。(網上圖片)

國產機器人「大躍進」路線圖昨日出爐,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首度明確到2020年的具體目標,要內地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台,而服務機器人的年銷售收入要達300億元人民幣,以及培育至少3間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明言要趕上發達國。

規劃書稱,中國從2013年起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2014年銷量達5.7萬台,佔全球銷量的四分之一,而國內品牌佔1.7萬台,按年增長78%。但現時國內機器人產業仍與工業發達國有很大差距,產業鏈未完善,零件依賴進口及核心技術的創新力弱,影響高端產品質量。

發展中高端智能產品

規劃提到推動工業機器人向「中高端」發展,聚焦智能生產及智能物流,取得關鍵技術,提升操作及維護能力。政府配合措施包括在中央撥出基金支持科研、逐步取消關稅減免增加本地競爭力,鼓勵銀行及金融機構支持相關項目,及吸納海外人才創業等。

具體目標方面,到十三五規劃結束時的2020年,要年產10萬台國產工業機器人,當中六軸(擁有6個旋轉軸,類似人類手臂)及以上的機器人要達5萬台以上。屆時實現機器人在重點行業的規模化應用,機器人密度(即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數量)達到150以上。2014年的內地機器人密度是36,而全球製造業的機器人平均密度是66,在工業發達國家則超過200。

而服務機器人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智能機器人實現創新應用。重點發展四種產品為消防救援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

有分析指出,國內第一代傳統機器人(僅能重複操作的機械)技術難追外國,但對於具視覺識別、觸覺感知和人機協作等能力的第二代智能機器人,外國的研發亦在發力階段,中國可望迎頭趕上。加上中國勞動力成本急漲,而人口老化等社會現象亦對機器人產生需求,因此現在正值轉型的時機。

也有評論認為,過往多個新興產業都經歷「野蠻生長」時代,目前各地機器人產業也出現重複建設一窩蜂現象,擔憂這個朝陽產業會走上光伏、風電的老路,「大躍進式」發展或致產能過剩,泡沫最終爆煲。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