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給香港天使投資者的公開信
投資天使(Angel Investors)即是新興企業的早期投資者,雖然投資天使所作的投資風險高,但得的利潤亦高。那麼新興企業家對於香港的天使投資又有什麼評價呢? Forbes作家Joshua Steimle近日就寫了一封給香港天使投資者的公開信,希望藉此加強投資者對企業創辦人的了解,從而增加投資產品的價值。
曾於香港開設分公司的Joshua Steimle於信中就對投資天使有幾項建議:
1) 不要做無知的蠢材
2) 清晰的溝通
3) 投資於人才多於業務性質
4) 擁有合理的認股權
5) 高科技企業
6) 不要隨便定義為失敗
7) 不要以貌取人
8) 除資金外,還可投資更多
不要做無知的蠢材
有些有企業家覺得他的計劃被拒是因為投資者只投資他們熟悉的行業,有些企業家又覺得投資者讓他們感覺自己就像投資者的負擔般,協議完成,就把他們甩掉。其實投資者應對企業家有足夠的信任,確保他們感到被公平地對待,否則就被列入為黑名單,香港的新興企業圈子小,所傳開的話題亦快。得不好的名聲,就沒有人會來提供良好交易了。
清晰的溝通
投資者作出決定時不應猶豫不決,應清晰及快點表達自己的決定。如果決定不投資,他們應該向企業家提出他們擔心的問題,讓企業家可盡快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於下次提案上就可更加順利。當然,如果一間企業能成熟地面對苛刻的批評,並加以改進的話,這間企業家顯而易見是值得投資的。
投資於人才多於業務性質
雖然聰明的投資者一直認為,他們投資的是整個創業團隊和龐大的市場機會多於特定業務,但仍有許多投資者著重該公司本身,而不是運作的人。香港投資者的眼光並沒有矽谷般出色,早期矽谷的投資者明白到著重於企業的創辦人多於業務本身,其實很多企業的業務範圍都會與開始時有所不同,如YouTube起初就是一個網上的徵婚網站,後來才發展為全球知明的影像網站。投資者最重要考慮的是企業創辦人的遠景,及可否擴展業務成為一間有價值的公司等。
擁有合理的認股權
不少投資者認為他們一早取得大股權是精明及成功,卻沒有意識到,這些投資注定是失敗的。過早於新興企業擁有大股權同時亦減少了創辦人的股權,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員工,對企業失去興趣及發展動力,選擇慢慢離開,並重新開始另一企業,最後投資者的投資變得再沒有價值了。究竟多少的股權才為合理?
這就取決於企業發展的階段,範圍可從10至30%開始,聰明年輕企業家的好構思比起以往推有成功管理團隊的企業更為重要。
高科技行業
每個投資天使總有自己特定的甜品,有些人會作出巨額投資,而有會著重於某特定行業。擁有多元化投資的投資天使,都有自己的投資準則,這樣可為新興企業帶來更大的成功。在香港,其實還有很多投資機會還未被發掘出來,就如新興的高科技企業,投資額通常在50萬美元至500萬美元美元的範圍內,較新加坡和歐洲的投資比例少。雖然香港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但對新興高科技企業的投資仍是很少。
這可能是與香港的時代環境因素有關,不少高科技企業的投資天使以前亦曾是高科技公司的創辦人,但於香港,高科技投資企業仍是起步階段。其實聰明的投資者都會透過以往行內的經驗及報告來選擇投資,因為投資於高科技企業回報率高(一個成功的投資可蓋過100個失敗個案),這就是吸引早期投資者的原因。
不要隨便定義為失敗
沒有人喜歡投資失敗,亦沒有人會投資於單一企業。如果一間企業於開始時並沒有失敗,其實已算是成功了一半。缺乏遠見的人,請切勿投資。一些公司早期需要3至5年才能得到回報,其實已是成功,雖然在此期間,業務上已有所轉變。
投資者需要當企業創辦人為實驗室的科學家在研究於一項新的發明。就如1928年科學家Alexander Fleming當研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細菌時,反而得出更有價值的盤尼西林,因此於實驗當中,選擇更多的發展機會,比停留在原本的計劃更為重要,當你所投資的企業創始人告訴你,他們想改變原本失敗的商業模式時,不要阻止他們的改動,因為這可能會損害你的投資。
不要以貌取人
有沒有看過電影The Social Network? 其實現時很多新興科技公司的創辦人都如戲主角般穿上輕鬆便服出席簡報會及提案。有投資者就會因為創辦人這樣的服飾及態度而不給他們機會。其實有時企業創辦人可能來自不同國家,並不知道當地文化及衣著服飾,如果你不想錯過對第二個Facebook、Titter或Pinterest based的傳奇投資機會的話,就不可再以貌取人了。
除資金外,還可投資更多
很多新興企業的創辦人都是年輕人,技術才能都很出眾,可惜於管理及市場推廣的技巧上,仍未能成熟。投資者於金錢投資外,還可提供一些指導及技術支援,如建立公司架構、招聘顧問和合作夥伴等,對新興企業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來源:Forbes]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元宇宙賀歲活動 (林國誠)
元宇宙經常在我們身邊出現,香港亦有不同大小機構率先在The Sandbox元宇宙買地起樓,建立元宇宙生態圈。近日全球最大元宇宙公司The Sandbox,為香港市場特意在農曆年期間製作了一個很特別的節日活動《迎兔賀歲季》。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兔年重新定位 打造更好未來 (黃岳永)
虎年過去,歲次迎來癸卯兔年。兔子形象向來是勇於探索和冒險,速度快又靈活敏捷,而且小白兔除了外表可愛,未受污染的白色,也令人聯想到年輕及積極向上的精神,可謂是有齊創業人士的特質。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腦植入電極助癱瘓者「溝通」
美國神經技術初創Precision Neuroscience研發大腦植入物(第七層皮質接口),其薄膜包含1024個電極,厚度僅人類髮絲五分一,旨在幫助癱瘓患者以神經訊號操作數碼設備,例如移動鼠標、打字,或以念力使用社交媒體。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聊天機械人ChatGPT 美MBA考試獲B級
美國頂尖學府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Christian Terwiesch證實,由OpenAI訓練的AI聊天機械人ChatGPT,順利通過該校工商管理碩士(MBA)核心課程的期末考試,評分成績達B-至B級。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港大蟬聯全球最國際化大學首位
英國教育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周三公布2023年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本港大學在十強穩佔四席,今年香港大學蟬聯排名首位。其他上榜的本地大學,依次為香港城市大學(第四位)、香港科技大學(第五位)、香港理工大學(第六位)及香港中文大學(位列17名)。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大數據拆解疫苗猶豫成因 (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 林冠華博士)
今次請來「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旗下的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研究項目總監林冠華,探討疫苗猶豫的成因,並解釋如何利用AI及大數據,有效降低「疫苗猶豫」對於公眾安全的負面影響。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殺豬須靠秘籍 撈偏也要讀書 (高天佑)
廣東東莞警方日前搗破「殺豬盤」組織,拘捕8人,並在組織巢穴發現大批「撩漢秘籍」,包括《做女人不要太老實》、《透過細節看男人》等速成書。可見在知識化時代,「撈偏」也要進修才有競爭力;普羅大眾若不增進知識,難免淪為被殺的「豬」。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