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從F1賽車看大數據(車品覺)

By on December 16, 2015

本文作者車品覺,為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華人大數據學會執行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數據人語」

F1官網片段截圖

F1官網片段截圖

你看過F1一級方程式比賽嗎?十多輛價值近億元的賽車,以每小時超過200公里的速度在賽場上狂飆。不過,大家幾乎沒有注意到,比賽的輸贏不止視乎車手表現,還有整個車隊的功勞,更跟車隊工作人員們裝滿車上的感測器大有關係。

車隊人員會把感測器安裝在賽車的底盤、每個輪胎處,以及整個引擎中。他們利用各種感測器來測量動力效率、制動系統的溫度、胎壓、車輪有否打滑、是否有轉向危險等種種問題。例如連結懸架上的感測器,負責測量車速及風速對賽車的影響。

除了車體,感測器還收集了車手的行為數據,包括方向盤的轉動情況、踏板與加減速度的比率。這些感測器捕捉到的數據,都會在毫秒之間反映「人、車、路」的情況,作為車隊工程師們的參考依據。

「人機協作」靠集體智慧

F1方程式賽車是物聯網時代的最佳實戰例子。著名英國車隊麥拿倫(McLaren)充分利用感測器,根據以往收集回來的數據,針對不同賽道製造出匹配的賽車。車隊最初會使用3D打印技術做出賽車模型,並把模型用於風洞測試,改進設計後再用碳素纖維技術,製作真車進行賽道測試;在整個過程中,車上的每一個設計都是建立在數據基礎上。

F1比賽風雲變幻,每個車隊都會充分利用極大量級的、從感測器採集回來的即時數據,在瞬息間分析出勝敗關鍵的決策。例如車隊何時更換輪胎?什麼時候是最好的加油時機?車手彎道超車的機會點在哪裏?這些決定都並非靠直覺,它們都由數據來說話。

當然,對普通觀眾來說,在場上最關注的肯定是每位賽車手。可是觀眾們不知道,在工程師眼裏,賽車手本身往往也是捕捉數據最好的一個感測器。對車隊來說,若能同時掌握車手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態,這不是接近古人說的「天人合一」嗎?這亦成為「人機協作」的一個極佳例子,讓機器和人能做最自己最擅長的事。

巨變在前,然而大多數人依舊認為,現有的穩定發展模式運轉良好,只有當發覺事實並非如此後,才會知道為時已晚。多數公司或個人還妄想通過規劃,確保未來獲得穩定經濟收益。從賽車的例子學習,我們過去的世界觀已經劇變,光靠個人的努力絕非取勝之道,從大數據到大決策,其實是集體智慧的大成;明白到不確定性後,有助我們更理解什麼是有序。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