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創業生態系統下的創業競賽(文靜、區玉輝)

By on August 27, 2015

本文作者區玉輝為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任、文靜為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項目助理,為《信報》撰寫專欄「商管啟示

太古地產的blueprint(黃勁璋攝)

太古地產的blueprint(黃勁璋攝)

最近有一個從內地社交媒體中快速興起的熱門句子,據說馬雲在公司的上市儀式上,將這句話與阿里巴巴的logo,一起印了在T-shirt上,發給了在場的每一位嘉賓。這句話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句應和着中國推出的「中國夢」計劃,經過中國最成功的創業公司背書的口號,激勵了不知多少懷有創業夢的年輕人邁出創業第一步,火上澆油地又推了一把正紅火的創業熱。

這個充滿激情和希望的句子,同樣適合當下香港熾熱的初創企業風。創業培育計劃、創業創新競賽此起彼伏,創業者或者想創業的人,手頭如有一個小項目,甚至只需要是一個新想法,便可報名參加大大小小好幾個創業比賽。如果項目或想法夠吸引力,靠贏取各類競賽的獎金便可積累不小的一筆創業資金,更可入駐條件優越的共同工作間、創業孵化器,令創業路上從0到1的步驟看上去輕鬆不少,也吸引了更多有想法的年輕人加入創業大軍。

只拿獎金就夠了嗎?

參加並贏取比賽,最直接的回報是可以獲得一筆不小的獎金資助。坊間各個創業競賽規模不同,但就算是一個共同工作間舉辦的一個季度性比賽,獎金已是上萬起步,更不用說有政府或企業資金資助的比賽,獎金金額更是10萬或幾十萬不等。對於一個剛剛起步的小團隊來說,在離盈利還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時,維持創業路上的成本開支,必然需要資金的支援。因此,直奔獎金而去,對於創業人來說並無可厚非,但各大創業競賽作為一個活動平台,在創新創業生態中的作用,卻遠不應該只靠提供獎金或工作場所獲取吸引力這樣簡單。

Google與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近期發表有關本港初創企業生態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香港本地企業生態系統因欠缺凝聚力,正步入「創新困局」。

建設本港可持續發展的創業生態系統的四大元素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平衡創業生態系統中的五組成員:香港創業社群有不少領導者、中間人和投資者,但指導者和支持者卻遠低於理想數目。筆者相信,舉辦培育計劃或創業比賽,可以邀請各界擁有豐富經驗的人士提供指導或支援,將更多的人吸收進入創業生態圈,有助完善創業生態系統。

以今年Google聯合香港中文大學推出的第二屆「EYE年輕創業家計劃」為例,最終被挑選出來的10支隊伍,能夠從30多名來自不同行業的行業導師中,挑選出最合適的一對一導師進行為期5個月的貼身培訓。同時邀請了40多位遍及金融、法律、科技等各個行業的專家,為這些初創企業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

另外,Google香港董事總經理Dominic Allon等4位專家,也作為明星導師為所有參加者提供專題演講座的指導。通過舉辦這樣一次選拔與培訓,既挑選出了具競爭力的年輕創業團隊,更拉攏了近100位業內人士參與創業計劃,他們在創業培育中合共提供了超過1500小時的指導。這對於創業團隊來說,或許是比金錢更為有用的幫助,同時這也是對整個創業生態系統的凝聚力作出的貢獻。

針對香港創業指導者虧缺的弱點,「EYE年輕創業家計劃」也開設了專門的導師培訓課程,指導導師如何針對創業者普遍面臨的內外部挑戰進行創業培訓,讓導師更了解常用的培訓溝通手法。

你的創新有多新?

Google與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創業生態圈中另外一個薄弱的環節是創業者面臨的創新困局。例如,在去年參與「EYE年輕創業家計劃」的創業團隊當中,有75% 的人認為創意是他們的強項,即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產品都是創新的,具備開發的潛質,但結果只有32%的新創企業被「EYE 年輕創業家計劃」評審團隊視為高創新性。

你的創新夠新、視野夠闊嗎?這個問題在創業競賽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同一個競賽中有多少個都在做旅遊網站?有多少個做社交App?有多少個是基於地理位置提供的服務?又或者有多少產品面對的都是B2B或B2C的市場?有多少產品的盈利模式都集中在單一的廣告收入?

通過觀察一個培育計劃或者創業競賽中的項目,不難發現,文化及傳統的營商方式和思維窒礙了創新意念的發展,每個創新都需要有更新的突破。

一個良好的創業生態,必然有跨界、跨領域、跨產業的連結與互動。創業者參加各類競賽,可從不同業界的指導者,或不同行業的參賽者身上吸收經驗,開發更新的想法,拓寬創新的維度。搭建創新交流平台,推出導師制的培訓項目,開辦創意培訓課程,這些手段都能促進創業者的創造力,也是創業生態下的各類競賽或培育計劃應該做到的。

時下不少創業競賽,已在關注如何將比賽作為一個平台,提供更多的服務給創業者以擴大影響力。如第二屆「EYE年輕創業家計劃」會把本地10隊優秀團隊與導師送往台灣,了解當地的創業生態,甚至有機會尋找合作空間和向當地投資者推銷,希望幫助創業者想得更闊更遠。

創業路本就是高風險的選擇,不論看上去多麼有潛力的項目,任何人或機構都無法保證其獲得最終的成功,但改善創業生態環境,製造更多的機會,讓創業的每一步都獲得更多的幫助和保障,卻可以借炙熱的創業風做到。

 更多「商管啟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