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Uber,我等你(獅子山學會)

By on July 22, 2015

本文作者徐尉珊為獅子山學會助理研究員,為《信報》撰寫專欄「獅子山學會」

這年頭在繁忙時間成功截到的士,比抽中居屋還要幸運。 (資料圖片)

這年頭在繁忙時間成功截到的士,比抽中居屋還要幸運。 (資料圖片)

作為一名樹仁大學的學生,每天上學下課,總會經過繁忙時段永遠擠塞得水泄不通的銅鑼灣百德新街;在恒隆中心前的路口,紅綠燈前有幾十米長的「樽頸位」,左邊是專線小巴站,右邊是的士站,中間只剩下兩條狹窄的行車路供其他車輛行駛。無論是的士或小巴,上客後司機都要「插隊」出中間兩條行車線;如是者,一道本來有四條行車線的路,每次綠燈只容許十數輛車通過,路面擠塞在所難免。

專線小巴無可奈何地有其固定的車站和行車路線,佔據一條行車線有其道理。但為什麼連的士也要有的士站?的士這種交通工具,本來應該是可以在路邊截得到、點對點的交通工具吧。不過,讓的士司機整天在路面上兜,漫無目的地希望遇上截車的乘客,就更加浪費珍貴的路面空間,說不定會令交通更擠塞。

電召車應用程式崛起

所以政府在十八區柳暗花明處,設立的士站,希望可以將影響減到最小。可惜,事與願違,的士站位置不好,沒有客也沒有車,位置太好,客和車都太多;人上不了車,車也要慢慢地等,對交通的影響,不見得有太大幫助。

不要誤會,我不是要什麼都投訴一番,但是,要政府想辦法解決問題,倒不如看看市場上有沒有人嘗試解決問題,而這些生意人又遇上了什麼問題。

其實,自從有了手機電召車應用程式,自由行駛的的士便不必堆到同一條道路上排隊接載乘客,是種常識吧。再說,誰不想在最接近自己的所在地上車, 點到點去目的地?為什麼乘客往往要多走幾步去的士站等上車?坦白說,這年頭在繁忙時間於街頭成功截得到的士,比抽中居屋還要更幸運。

大熱天時十萬火急要過海,辛辛苦苦找到車,卻換來一句:「不過海」,還沒坐穩就被司機趕下車, 這是不少香港人的共同經歷。獅子山學會於本月9日、10日於街道上和網上進行了問卷調查,詳細內容雖然要稍後公布,但有些簡單的資料結果甚具參考價值:每個星期乘搭的士多於3次的乘客,有69.68%曾經被拒載,84.61%曾經試過15分鐘內截不到的士,70.14%曾經遇上不懂得去目的地的的士司機。電召車應用程式強勢崛起,到底是因為香港人貪新鮮,還是的士司機的「前世因,今世果」,相信看官自有論斷。

至少,電召車司機在應用程式已經得知你的目的地,乘客上車後不必再膽戰心驚地問司機「過不過海」。

至於什麼合法不合法,有沒有保險的問題,是偽命題。香港好歹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合法,自然會有公司受保。對電召車應用程式最「道德高地」的指控,是他們增加了路面車輛的數量,但實情是, 現時登記的私家車數目逾60萬,其中只有數千架登記成為Uber的司機;重點是無論他們登記成為司機與否,這些車一樣佔用路面。

點對點服務回到共乘

平情而論,那些自己駕車上班下班的人,難道他們的油錢很便宜,難道駕駛長途車程不累嗎?為何他們有1.8萬輛的的士不乘搭,非要自己駕車上下班?不是因為他們對「塞車」有什麼特殊癖好,而是因為他們根本找不到願意接載他們的的士;因此大部分人都寧願多辛苦一點點,最少不用擔心上班遲到,也不用被的士司機們連續拒絕。

像Uber般的應用程式,本來是以車輛共乘(ride-share)的概念出現。其實日常生活裏,相信有不少人曾經搭過同事、朋友的順風車,而順風車和Uber的分別只在於前者收取的是人情,後者收取的是金錢。的士司機們對港人一邊高歌着「莫道你在選擇人,人亦能選擇你」,另一邊廂卻對Uber恨之入骨,只不過是因為Uber打破了壟斷;令的士司機不能再恃勢凌人,喜歡拒載就拒載,喜歡發脾氣就發脾氣,連不懂得去目的地也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

說到底,要減少繁忙時間的擠塞,只有兩個方法:一、擴大路面。然而香港寸金尺土,因此這是過分理想化的做法;唯一可行方法,是減少對路面的浪費,例如的士站,又或者漫無目的地兜客揀客。二、就是手機電召車應用程式能夠做到的事,點對點服務,不浪費一分一秒,甚至回到共乘的終極理想,從原本一人成行,變成多人同車。Uber,我等你。

更多「獅子山學會」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