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40號文件:互聯網11項行動(丁望)

By on July 6, 2015

本文作者丁望,為《信報》撰寫專欄「中國21」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維基百科圖片)

李克強總理簽發的國務院40號文件剛公布,文件的主題是推動互聯網與科技產業的融合,在產業創新要素方面提升互聯網的效率。

對港人而言,40號文件傳遞的訊息是:一、港商在大陸投資與互聯網有關產業的商機增加;二、在習總全面監控的執政觀之下,加強與香港、外國有聯結的互聯網監視。

從普惠金融 到綠色生態

配合40號文件的公布,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在7月5日第5版發表全版的〈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文稿,內有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的長文〈創造未來的科技發展新趨勢〉。這種配合,突顯李克強內閣將大力發展「互聯網+」的科技產業,以適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40號文件原題為:〈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文檔編號是:「國發﹝2015﹞40號」。因文件有「互聯網+」(「+」的意涵是加上產業或服務項目)的11項行動,故民間稱它為「互聯網11項行動」。

在「互聯網+」概念之下,11項行動是:創業創新、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

在11項行動中,港陸產業界較能產生互動效應的,在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和普惠金融方面。

40號文件定出的「互聯網+」目標,可歸納為兩大項:

一、3年後(2018年),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協同互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這種格局的假定,是在今後3年內,互聯網與產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互聯網的產業生態(簡稱「業態」)成為經濟新增長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大大提升)。

二、2025年,「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這種假定,是基於今後10年內,「互聯網+」的業態體系「基本完善」,其標誌是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四化」水準較高(按:宏觀經濟的「四化」是: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

有技術優勢 也有左折騰

對於北京官方發展「互聯網+」的新產業或產業融合,筆者的觀察是:它的優勢主要在電子產業製造、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方面,有較厚的技術基礎。

它的弱點在於農村廣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的基礎設施滯後,寬帶網絡光纖入屋的水準偏低。

產業的更大障礙,是地方幹部的科技知識偏低、產業觀念落後。不少地方官好大喜功、長期有GDP亢奮,習慣以行政命令「指導」產業布局,造成勞民傷財的「左折騰」。

來自高層的敵對勢力論、西化亡我論等,形成對互聯網的過度監控,對信息自由、人身自由的限制或侵害,妨礙了互聯網業態的改善。

 

更多丁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