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百年古剎抗霸權 網上集資自救(紀曉風)

By on July 6, 2015
智定法師望着蘭若園的「爛尾工程」,深感無奈。(方雅儀攝)

智定法師望着蘭若園的「爛尾工程」,深感無奈。(方雅儀攝)

古物諮詢委員會6年前起,為全港1444幢歷史建築進行評級,但當中仍有不少隱身山林的古剎未被「發掘」,面臨缺乏資金保育,以致日久失修,恐湮沒於歷史中。位於大埔馬窩村的定慧寺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附近被豪宅包圍。近年,定慧寺十多萬方呎地皮獲不少發展商「垂青」,以億元利誘寺方賣地;又有骨灰龕商睇中,欲以合作方式經營謀利龕位。但寺方不為所動,力拒沾上銅臭變得商業化,其後投訴和滋擾寺方的事件頻生。在缺乏資金維修下,兩幢古舊建築物受風雨侵蝕恐變危樓。寺方罕有地以「網上集資」方式籌款,維修古建築之餘,亦希望發展成襌修中心,為城市人洗滌心靈。

定慧寺為大埔區內最早建立的佛寺,周遭一片翠綠,但90年代馬窩村開始發展,目前定慧寺被御峰豪園住宅和吐露港高速公路所包圍。定慧寺1921年由「開山祖師」增秀和尚創建,希望在距離市區較近的大埔建立一所弘法道場,是為「蘭若園」;至1934年,再於旁邊加建大雄寶殿,如今兩幢建築物經歷歲月洗禮、白蟻和風雨侵蝕,外貌和內部結構均見殘破,更有倒塌之虞。

維修爛尾木樑瓦頂消失

定慧寺監督智定法師坦言,蘭若園自建造後,未曾進行過大維修,瓦頂、磚砌結構早已剝落,下雨天嚴重滲水,「屋頂塌過三次,之前政府建高速公路打樁,就塌過一次,以往只做小修小補,每次籌款數十萬元,治標不治本,最怕露台塌下傷到人」。

去年9月起,蘭若園開始進行內部結構鞏固工程,但到5月接獲屋宇署通知勒令停工。「我們不知原來要向屋宇署申請,以為私人地方不用。」爛尾工程令蘭若園內部如同爛屋,木樑瓦頂消失,只由竹棚及帆布蓋着,若遇颱風情況堪虞;如要進行大型維修工程,費用動輒數百萬元,多年來只靠善信捐款的定慧寺,根本苦無資金。

8年前開始有骨灰龕商利誘她把寺內的少量骨灰位讓他們管理,由他們負責整個佛寺的修葺,之後每年都有十多個龕商向她游說,但她堅拒。「寺院是一個清靜、原始的地方,我跟師傅(住持初慧法師)都好傳統,定慧寺絕不能商業化。」

菩薩像放空地都被投訴

發展商亦看中這幅廣達13萬方呎的土地,當中有人出價2億元,但智定法師不為所動,之後投訴及滋擾頻生。她說,近年不斷收到政府不同部門派人來,指收到投訴要處理。「我們放一個菩薩像在空地上,還不夠一噸重,就有人投訴不能放,怕砸傷人,我這裏不是公眾行人路啊!」

附近民居的投訴也不少。「不要說做法事,我們做早課,敲經念佛也由清晨3時半延至6時半,我們也不想造成滋擾,盡量遷就,連晨鐘暮鼓都只會細細聲。」但各式各樣的投訴仍不斷湧來,「警車經常來,我好忙碌,也很無奈」。智定法師又說,數年前曾有古物古蹟辦事處職員前來視察,但之後被通知這裏不是歷史建築。「好似話未過百年喎!」她坦言,只有一個心願:「定慧寺可保留它的歷史文化,有佛家寺院的風格,能普度眾生,提供一個繁忙都市人襌修、聽佛打座的道場,淨化心靈。」

皈依佛教多年的執業律師翁靜晶對事件一直關注,她也希望能協助定慧寺找到出路,遂透過網上集資平台FringeBacker籌募50萬元,作為維修首階段的顧問公司費用,目前已籌得近30萬元。

她說,多年來蘭若園只進行小維修,每次涉款數十萬,但最終工程不銜接,結果依然漏水、破爛。「要進行一次整體大維修,現階段籌50萬元是委託顧問公司做規劃、設計圖則等,並向政府申請拆除違規建築物如骨灰龕等,再做工程估價,然後公開招標找承建商。這是戰前建築,圖則已散失,要進行結構勘探。未來籌款的路程好漫長,但我有信心。」

盼變襌修中心持續保育

她估計,未來工程費或需500萬元,但希望修葺後,蘭若園可成為首階段的襌修中心,讓城市人來這裏出家七日,洗滌心靈。「這裏環境清靜,至今仍靠天然山水,以一個石製沙漏水箱過濾,新界原住民生活文化保留下來,更有野生動物如果子狸等出現,若日後發現可行,長遠可在後山增建一幢6層高襌修中心,屆時再跟政府申請。」

定慧寺前方被低密度住宅包圍。(方雅儀攝)

定慧寺前方被低密度住宅包圍。(方雅儀攝)

定慧寺內的兩大建築蘭若園及大雄寶殿。(方雅儀攝)

定慧寺內的兩大建築蘭若園及大雄寶殿。(方雅儀攝)

翁靜晶希望,透過集資能保育佛教文化。(FringeBacker提供)

翁靜晶希望,透過集資能保育佛教文化。(FringeBacker提供)

來源:信報財經新聞

更多紀曉風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