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鼓勵創業 傳授經驗更勝打本(鄧淑明)

By on May 28, 2015

本文作者鄧淑明為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員,為《信報》撰寫專欄「創業大時代」

現今不少有心人和機構為創業人士提供援助。圖為太古地產創業計劃Blueprint。(資料圖片)

現今不少有心人和機構為創業人士提供援助。圖為太古地產創業計劃Blueprint。(資料圖片)

業界朋友聚會,都笑稱今年應該是香港青年的創業年,因為各界紛紛「打本」扶助青少年發展,為數近廿億,計有政府成立3億元的「青年發展基金」、賽馬會的5億元、馬雲「豪擲」的10億元等。

巨額資助是否鼓勵創業的靈丹妙藥?這是一個非常弔詭的議題。

資金在企業發展中當然重要。前陣子看到「視野智能森林火險監控系統」的年輕發明者岑棓琛接受訪問時表示,做一次實驗要把機械人投進火堆,每做一次便燒掉數以十萬元,資金成了發展下去的一個頭痛問題。

資金唾手可得 變溫室小花

可是,我想起美國巴布森學院的伊新伯格教授(D. Isenberg)數年前在《哈佛經濟評論》的一篇發人深省文章。巴布森學院的MBA課程連續21年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為創業類第一名【註1】。該文名為《大意念:如何啟動創業革命》【註2】,當中提到很多有關創業的「迷思」,在此時此刻也絕不過時。

其中一個迷思是很多人認為要給企業,尤其是深具潛力的公司大量資金助其發展,但是伊新伯格教授逆向思考,認為唾手可得的資金(easy money)是「愛你變成害你」,因為初創企業要健康發展,必須盡早體驗市場的殘酷。他舉了馬來西亞的例子:有見於當地創業者以華人為主,馬國政府為鼓勵土生馬拉人創業,在2006年大手給予近兩萬申請人大約4萬港元的起動資金,但結果成效不彰;在南非,一個鼓勵黑人創業的項目也有類似結果,總結失敗原因是,政府這樣做,反而令人更不敢冒險,這正犯了創業大忌。

伊新伯格教授更以種植葡萄比喻,農夫要收成甜美的果實,必須懂得「收水」,使葡萄為了生存,自行擴展根部,深入土壤;所以政府也應該懂得謹慎地收束資源,不要讓創業者成為溫室小花。

這我深有同感。

一個企業要扎根至少十多二十年才站穩陣腳(WhatsApp大約是例外),要企業茁壯成長,營商知識和經驗,比短期的金錢資助更重要。

扶助初創企業 進入大時代

好像在2012年於矽谷籌得280萬美元「衣錦還鄉」、炙手可熱的初創企業9gag,當年在跌跌碰碰中就有幸被導師「點醒」【註3】:這群年輕人嘗試過相片分享社群,不成;再試手提卡拉OK,也失敗;迷惘間,一位印裔導師一言驚醒夢中人:你們不是一直在做一個叫9gag的網站嗎?那裏每天有廿多萬穩定的客戶群,可試試在它的基礎上發展……

現在香港已有不少為初創企業而設的基金供人申請,這個用意甚佳,但我希望有多一些有心的商界人士為年輕人指點迷津,傳授營商的技能和經驗,從營運模式,到如何撰寫創業計劃書、籌募資金、組織團隊、執行意念和營銷推廣策略等等,助有潛質的創業者冒出頭來,好讓香港昂然進入創業的大時代。

【註1】Babson College, 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Babson_College#Graduate_Education

【註2】The Big Idea: How to start an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 Daniel Isenber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ne 2010 Issue https://hbr.org/2010/06/the-big-idea-how-to-start-an-entrepreneurial-revolution&cm_sp=Article-_-Links-_-Top%20of%20Page%20Recirculation

【註3】《寫書計劃2015:9gag》,黃麗雅,網誌《這雙手雖然小》,16/05/2015 http://wongleona.blogspot.hk/2015/05/20159gag.html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