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科技創新產業 有機遇有泡沫(丁望)

By on May 5, 2015

本文作者丁望為《信報》撰寫專欄「中國21」

五月號的《信報月刊》,以科技創新產業為封面專題,述評科技產業發展的趨勢

五月號的《信報月刊》,以科技創新產業為封面專題,述評科技產業發展的趨勢

在李克強總理主導下,國務院正推動新興產業包括科技創新產業的「加油助力」,400億元的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已成立;發展雲計算創新產業第5號文件,也正在監督落實。

香港企業界、知識界也想發展科技創新產業,試圖走出靠「自由行」低端消費、水貨客走私奶粉維持香港GDP增長的困境。

五月號的《信報月刊》,以科技創新產業為封面專題,述評科技產業發展的趨勢、香港官方和企業的「短視」導致的科技產業滯後,觸及大陸的科網業、深圳的新矽谷夢、前海開發和「港孩心態」。

港陸都面對產業轉型的新挑戰、創業意欲與現實的障礙。大陸對雲計算和訊息產業的機遇十分重視,也正視「短板」的制約,如上述第5號文件〈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訊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提到發展雲計算、培育「新消費熱點」,但是產業發展有困難:「服務能力較薄弱、核心技術差距較大、訊息資源開放共享不夠,……重建設輕應用、數據中心無序發展苗頭初步顯現。」

大陸科技創新產業的「亢奮」,遠強於香港,其經營管理欠佳和好大喜功的慣性,不利於產業的正常發展,由科技產業「中國夢」衍生的泡沫正增大。

香港科技產業的最大障礙,是政府「胸無大志」,資本家的投資、融資興趣偏低,專門科技人才的團隊不足。

香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空間不樂觀。首先,是官方不當的人口、旅遊、消費政策取向。在勞力密集工業空洞化之後,官方仍大量吸納單程證新移民,低教育、低技術的低端勞力和「自由行」式的低端消費模式(搶購洋奶粉、紙尿片和「益」字號飲料),形成低端零售業產業鏈,弱勢群體更加貧困。再加上炒股、炒樓、炒地皮的傳統炒業火熱,香港的產業轉型困難重重,科技產業發展的生態欠佳。

更多丁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