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陸金所壞賬事件是P2P商業模式的問題還是信心問題?

By on March 16, 2015

齊集內地及本地 fintech 創業者:錢方、WeLab、Bitcoinnect 及更多嘉賓,討論最新 fintech 趨勢及發展機會,《互聯網金融科技峰會》只此一場,費用全免 — 立即報名。名額先到先得。


近日,中國平安保險旗下的陸金所被第一財經新浪科技等媒體報導出現 2.5 億應收逾期的壞賬。陸金所旗下平安國際商業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下稱平安商保)累計有接近 4 億借款出現問題,其中與陝西金紫陽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 2.5 億借款已到期,平安商保方面不得不啟用資金池償還投資人本息。

新浪科技還報導大公國際信用評級集團於 12 日發佈公告將陸金所列入互聯網金融黑名單,稱其存在平台實繳出資額發生較大變更,平台債項資訊嚴重不對稱以及涉嫌關聯擔保的問題。

陸金所則對外澄清說出現壞賬的項目由協力廠商提供擔保,投資者權益完全不受影響,並稱該項目與陸金所 P2P 業務無關。截至目前,未有陸金所用戶受到任何投資損失。業內人士也表示大公國際評級的資料來源並不明確,所以評級的可信度有待考量。

根據搜狐證券報導,2014 年中國有至少 183 家 P2P 平台跑路或倒閉。而陸金所和宜信這一類規模巨大且風控做得較好的平台一直起著行業標杆的作用。36氪就曾經報導陸金所的估值傳聞已達百億美元,還專訪了宜信高級副總裁、大數據負責人 Joyce 來談宜信的大資料風控體系,後者認為:

傳統的線下征信技術限制了資料來源和信用評估思路,而互聯網的技術、工具和思維具備了改變這一切的可能性。

然而,最近陸金所的壞賬問題卻讓大家不禁深思這樣大規模平台是不是也靠不住。如果陸金所這樣銜著金湯匙長大的金融機構都無法處理 P2P 模式帶來的壞賬問題,那麼整個資本市場都會對國內 P2P 行業的前景產生懷疑。

陸金所已經一再澄清壞賬於 P2P 業務無關,但是這件事引起的輿論關注和投資者恐慌也說明社會現在對 P2P 已經到了風聲鶴唳的程度,同時也說明面向投資者的資訊是不對稱的。

而增加透明度和加強監管可能是應對這種資訊不對稱的最好辦法,到底陸金所發生的「平台實繳出資額發生較大變更、平臺債項資訊嚴重不對稱、以及涉嫌關聯擔保」這些問題的細節是如何,相關的法律法規又是如何規定的?

同時也應該教育投資者,任何收益都意味著風險,畢竟 P2P 是一個新興產業。在中國,很多 P2P 的投資者在收貨較豐厚回報的同時沒有對風險做好心理準備。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