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港企量產微藻 冀取代傳統顯影劑

By on October 10, 2022

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潘穎禧透露,第二代機器料明年抵港,屆時所有工序都可以全自動化。(黃勁璋攝)

微藻(Algae)用途廣泛,惟產量易受天氣、環境等影響,培植成本不菲。本港生物科技初創財利科技(Choy Lee),研發出一套名為Green Force(晉鼎系統),可大量種植微藻,包括紫球藻,繼而量產藻紅蛋白(B-PE),日後有望取代傳統顯影劑。該企獲創新科技署旗下企業支援計劃(ESS)資助,技術合作夥伴包括漁護署、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等。

自研培植系統 用電少慳成本

數碼港培育初創財利科技,研發出晉鼎系統,第一代機器在廣東開平營運,設有8排多條透明的管道,培植不同品種微藻,惟現時仍依賴人手操作。

公司創辦人潘穎禧(Dennis)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目前該企可培植及量產兩種微藻,預計明年培植多6種。

微藻應用場景眾多,部分可提取成「植物鯊魚油」,亦可製成超級食物(Superfood)、營養補充劑、魚糧等,惟傳統種植要面對不少困難。潘穎禧解釋,鑑於微藻有多達200多萬種,若要單一化種植不容易。

財利科技研發的晉鼎系統,可大量種植微藻,透過量產藻紅蛋白,有望取代傳統顯影劑。(受訪者提供圖片)

此外,鑑於微藻在水中種植,須經過脫水處理方可收集,惟傳統做法成本昂貴,「以往要利用離心機處理,耗用不少電力,令到生產成本高企。」其自家研發的脫水機,螺旋扇葉設特別塗層坑紋,可減少脫水所需離心力;脫水後,扇葉向反方向旋轉,微藻即懸掛機身內,據稱相較傳統方法可慳六成電力。

藻紅蛋白結合癌細胞料釋熒光

受累於疫情,內地與香港無法通關,令該企業務受阻。潘穎禧透露,第二代機器料明年次季抵港,屆時所有工序都可做到全自動化。

該企培植藻類之一紫球藻,平均生長周期為21至28日。該企有意量產紫球藻,再量產因此而成的藻紅蛋白,未來或用以製造顯影劑。鑑於藻紅蛋白有較低細胞毒性,以及較強熒光反應,若癌細胞與B-PE結合後發出紅色熒光,藉此可把體內腫瘤顯影出來。國際調研機構Future Market Insights預計,今年全球藻紅蛋白市場預期市值達26億美元(約202.8億港元)。

潘穎禧透露,明年將赴泰國設研發團隊。(黃勁璋攝)

他說,明年將赴泰國設研發團隊,長遠不排除把生產基地拓展至當地並積極測試,盼最終能在人體試驗藻紅蛋白製成的顯影劑。

潘穎禧認為,若泰國當地醫院試用,屆時會較容易再推展回港。

近年企業關注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發展,由財利科技推出的Green Logo方案,把微藻放在呈六角形的水缸內充當裝飾品,以起到綠化辦公室作用。潘穎禧指出,團隊可利用不同顏色的微藻,根據不同品牌色調,處理客製化要求,現時客戶包括華盛証券。

此方案所採用的微藻,平均生長周期由30日至45日不等,據稱客戶毋須控制辦公室的溫度、光線等,財利科技團隊會每月到場更換水及擺放新藻類。回收所得的舊藻類,經過脫水等步驟,亦可製成魚糧供本地企業使用,達致可持續發展。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