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奧國智能晶體管運算更高效

By on December 30,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除了常見的基極(紅色),新晶體管還有控制電極(藍色)。(維也納科技大學圖片)

除了常見的基極(紅色),新晶體管還有控制電極(藍色)。(維也納科技大學圖片)

晶片內置數以億計電晶體,皆由半導體材料製造而成,是電腦運算的最基本單元。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利用鍺(Germanium)開發了一種智能晶體管,可在運行時動態切換,執行不同邏輯任務。簡單而言,以前需要160個晶體管的運算,現在使用24個晶體管即可做到,令晶片的結構更加簡單。

現時常用的場效電晶體(FET)至少有3個對外端點(稱為極),分別是集電極(Collector)、發射極(Emitter)及基極(Base),可容許或截斷電流流動。新設計在上述3個極外,新增一個控制電極,可動態地編程晶體管功能,令晶體管數量比以往少85%,電路速度及能源效率提高。

維也納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以鍺開發一種智能晶體管。(維也納科技大學圖片)

維也納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以鍺開發一種智能晶體管。(維也納科技大學圖片)

晶體管數量銳減85%

「摩爾定律」(Moore’s Law)近年效力漸失,因積體電路在物理極限下,較難容納更多電晶體,令晶片性能陷入樽頸。維也納科技大學的新技術可作為附加組件,整合到電腦晶片中。研究發表在化學期刊ACS Nano上,未來更可改革晶片設計,在人工智能、神經網絡及邏輯領域帶來新機會。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