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創科的溫布頓現象 (廖錦興博士)

By on December 16, 2021

本文作者廖錦興博士,為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在大學一個分享會上,同學們熱烈討論在創新科技範疇中哪個國家的品牌和產品最「牛」。美國的智能手機、電腦軟件、電動汽車等很自然地在最具代表性的前列,這令筆者思考產品和品牌與創造發源地的關係。

這是個複雜的問題,創科需要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人才、市場、資金、產品,更需要試驗場去證實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如果是科研成果的創新科技,更可能要經歷產學研的過程。

創科需要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人才、市場、資金、產品,更需要試驗場去證實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法新社資料圖片)

創科需要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人才、市場、資金、產品,更需要試驗場去證實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法新社資料圖片)

獲得全球性成功的品牌絕非偶然憑一個點子或一間初創能成就大業。在上世紀美國的工業產品、歐洲的汽車到日本的白色家電、南韓的手機和電腦等都是以國家力量和支持令其發展一帆風順,亦需動用國際關係出口到別國。後來美國矽谷近水樓台,憑史丹福大學的創新科技人才加上互聯網絡普及化,先後產生無數著名創新科技產業的國際品牌。究竟一個成功的創科生態系統是否必定是國際企業的產地?

最近香港科技協進會針對發展香港的代表性創科企業或品牌作出報告,並向政府提交建議。一方面聯合大灣區各地政府建立聯合初創園,發展初創企業與大灣區上下游的產業;另一方面主動邀請成熟的創科企業回歸香港上市或設立總部。

報告引述2018年初創企業統計調查中,香港初創企業的數目正每年以雙位數字上升,而早前政府亦公布去年本地初創企業達3360間,顯示香港仍具創科之都的魅力。

早前政府公布去年本地初創企業達3360間,顯示香港仍具創科之都的魅力。(政府新聞處圖片)

早前政府公布去年本地初創企業達3360間,顯示香港仍具創科之都的魅力。(政府新聞處圖片)

成功的科技企業其發展可分創意期、孵化期、茁壯期和成熟期,不少本地創科企業在前期都表現出色,但能成功走過茁壯期和成熟期的企業非常有限,這是質與量問題,也有不少創科企業從香港起步而能走出去,成為全球性品牌,大疆創新(DJI)便是一個例子。

筆者認為成為國際創科之都並不以本地產生的國際企業或品牌作為成功的標準,就以「溫布頓現象」(The Wimbledon Effect)為例,可創造更高的成功層次。「溫布頓現象」用於經濟領域,指某個國家雖然已經成為國際性活動的場所,但是活躍其中的都是外國人。

不少本地創科企業在前期都表現出色,但能成功走過茁壯期和成熟期的企業非常有限,這是質與量問題。(法新社資料圖片)

不少本地創科企業在前期都表現出色,但能成功走過茁壯期和成熟期的企業非常有限,這是質與量問題。(法新社資料圖片)

上月創科香港基金會介紹18間獨角獸創科企業,每間都是具有「香港基因」及非凡潛力,相信香港在未來大灣區發展規劃中能發揮創科基因,孕育創科發展土壤,既有本地獨角獸,又成為其他國家企業的創科中心,締造全球創科界「香港現象」。

更多廖錦興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