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中大科學園設6研究中心 專攻成果應用 期望孵化初創

By on December 7,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左)稱,中心已獲兩三家公司接洽;右為另一主任歐國威。(陳施敏攝)

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左)稱,中心已獲兩三家公司接洽;右為另一主任歐國威。(陳施敏攝)

香港中文大學早前獲港府「InnoHK創新香港」計劃資助,在香港科學園設立6所研究中心,分別為進駐AIR@InnoHK的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和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以及在Health@InnoHK的創新診斷科技中心、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和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中大昨邀請傳媒參觀上述前3個中心,副校長岑美霞表示,新成立的6所中心與大學扮演不同角色,大學主要負責基礎研究,課題較為多元;中心則專注特定範疇,重視研究成果的應用及創新,亦期望可孵化初創公司、提供人才培育及就業機會。

歐國威指出,中心角色如孵化平台,實現工業、產業及研發合作。(陳施敏攝)

歐國威指出,中心角色如孵化平台,實現工業、產業及研發合作。(陳施敏攝)

機械人提高手術精準度

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於去年7月16日成立,資助額為4.7億元,專門為研發新型手術機械人及醫療設備而設。中心設有混合手術室,可透過活體動物和屍體進行實驗,作臨床前評估;手術室配備磁力共振掃描,以及機械人輔助C臂X射線成像系統(Artis Zeego)儀器,可在手術機械人介入治療研發期間,提供實時術中的醫學成像,提升手術精準度及靈活度。

該中心主任歐國威教授指出,中心角色類似孵化平台,期望可吸引並推動亞洲區內醫療設備公司到該中心測試臨床前產品,實現工業、產業及研發合作。

另一主任趙偉仁教授補充,中心將於明年第一季正式啟用,已獲兩三家公司接洽,包括跨國企業及本土初創。

蒙美玲解釋,AI可分析長者的語音反應,及早發現認知障礙症病徵。(陳施敏攝)

蒙美玲解釋,AI可分析長者的語音反應,及早發現認知障礙症病徵。(陳施敏攝)

感知AI惠及醫療與自駕

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旨在讓人工智能(AI)技術更貼近生活,讓初創企業的科研成果更切合香港再工業化的實際需求,研究範疇包括電腦視覺、多語言語音及語言技術、自然語言處理、AI產品設計及自動化生產等。

現時判斷認知障礙症,需要依靠醫護人員評估、驗血或磁力共振掃描,惟語音亦是合適的判斷途徑。中心主任蒙美玲教授介紹,醫學院員工將協助長者錄音,透過AI分析長者的語音反應、回答等;加上語音可遙距處理,期望透過大量篩查及早發現病徵,盡早介入治療。該中心亦會進行自駕決策研究,為此開發了AI自駕模擬器,能夠模擬各種路面情況;AI訓練方面,人類專家會與AI同時駕駛,專家只會在危險時介入控制軚盤。此舉令AI訓練時間由以往20小時縮短至8分鐘,訓練效率大幅提升之餘亦可保證100%安全。

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的AI自駕模擬器,令系統訓練時間大幅縮短。(陳施敏攝)

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的AI自駕模擬器,令系統訓練時間大幅縮短。(陳施敏攝)

創新方式解決物流問題

至於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主要研發應用於未來工作場所的機械人與AI技術,同時為物流行業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例如貨櫃碼頭的貨櫃被多個鐵扣扣着,須人手解開,在惡劣天氣下有一定危險性;物流任務自動化解決方案系統可利用機器解除鐵扣,免除人手短缺問題。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