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中大圖像測胚胎 試管受孕添勝算

By on September 17,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根據香港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資料,本港每6對夫婦之中,便有一對成孕困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學者研發預測平台「囊胚準」,透過分析胚胎影像,評估胚胎發育成囊胚(Blastocyst)的潛力,以便制定適當的胚胎移植方案,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

估算移植最佳時機

目前的試管嬰兒技術,需要抽取精子和卵子,在體外受精及培養胚胎。約3天後,胚胎師便可透過顯微鏡觀察及憑個人經驗,識別出較高發育潛力的胚胎進行移植。

中大威爾斯親王醫院輔助生育技術中心副所長鍾佩樺指出,胚胎一般是在卵裂期(即受精後第3天),又或者囊胚期(即受精後第5天)移植至母體。然而,前者因發育時間尚短,胚胎師未必能選出最具發育潛力的胚胎,令到活產率平均僅28.6%;後者雖可把活產率提升至約42.1%,但由於胚胎在體外時間較長,移植前已死亡的風險增加3倍。

趙銘鵬(左)開發的「囊胚準」平台,可預測胚胎發育成囊胚潛力;中為中大鍾佩樺、右為陳耀樑。(陳子健攝)

趙銘鵬(左)開發的「囊胚準」平台,可預測胚胎發育成囊胚潛力;中為中大鍾佩樺、右為陳耀樑。(陳子健攝)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趙銘鵬,運用卷積神經網路(CNN)技術,開發受精卵圖像分析演算法,建立「囊胚準」平台。胚胎學家利用胚胎培養箱配備的縮時攝影裝置,以大約每10分鐘拍攝一張相的頻率拍下胚胎影像,並上傳至「囊胚準」後,平台便會透過影像分析,追蹤胚胎在分裂過程的不同形態和結構變化,並在受精後30小時內估算出胚胎發育結果。假設分析結果顯示,胚胎在受精後5天可以發育成囊胚,便可放心讓胚胎進入囊胚期後才移植至母體,毋須保守地於第3天便移植,影響成功機會。

診斷效能高於行業標準

為測試準確性,趙銘鵬跟來自吉林的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合作,由後者提供胚胎影像以測試技術,分析結果曾協助一名36歲婦人,由本來的受精後3日移植胚胎改為5日,最終成功受孕。

囊胚準透過影像分析,追蹤胚胎在分裂期間的形態及結構變化,在受精後30小時內估算出胚胎發育結果。(中大提供圖片)

囊胚準透過影像分析,追蹤胚胎在分裂期間的形態及結構變化,在受精後30小時內估算出胚胎發育結果。(中大提供圖片)

測試結果顯示,每100個能發育成囊胚的胚胎,「囊胚準」能夠識別出86個;100個不能發育成囊胚的胚胎中,系統能夠識別出79個。綜合診斷效能為0.84,高於Alpha/ESHRE行業標準(0.7),選擇準確率(即選中有發育潛力胚胎,以及避免無發育潛力胚胎)則由43%提高至47%。

趙銘鵬於2019年成立「漢鵬輔助生殖科技」,冀將科研商業化,公司剛晉身今年中大創業日創業大賽五強。他表示,待累積足夠臨床數據及獲取所需認證後,「囊胚準」最快明年底推出,所需成本暫不便透露。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