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為建築及物流業界開創突破性方案 懷着HK10X精神與業界共同迎接新常態

By on December 18, 2020

人工智能、大數據及機械人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在工作和娛樂中亦已廣泛應用。這些技術不但為傳統產業創造各種機會,更帶領我們邁向創新主導的多元經濟。CHAIN Technology 首席科技總監陳震宇及VisionNav Robotics創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陸洋博士預視到這個趨勢,懷着HK10X的創科精神及對創科的熱忱,數年前已開始積極研發突破性解決方案,將挑戰視為機遇,各自為建築及物流業界開拓新領域,創造無限可能。

擔當行業先鋒推動科技發展

陳震宇笑說公司名字時常被人誤會,以為從事區塊鏈業務,其實CHAIN的意思就是希望將建築及科技連結起來。

陳震宇笑說公司名字時常被人誤會,以為從事區塊鏈業務,其實CHAIN的意思就是希望將建築及科技連結起來。

陳震宇大學主修資訊科技,畢業後曾任職於物業管理集團、無人機製造商,負責技術研發及工程指導,薪優糧準的他毅然跳出來創業,源於前輩的一番說話,「對方從事建造業工程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閒談間說起很多工程上的難題,我聽完後發現,當中有不少可以透過科技解決,剛巧那時家中有小朋友,我就思考他日兒子長大後,問到爸爸對社會有什麼貢獻時應如何回答,因而燃起創業的欲望,想幹一番事業給下一代看。」

作為三位小朋友的父親,就是憑着這顆初心,正向思維,以及對創科的熱忱,於2016年成立公司,將以往物管及無人機的經驗帶出來創業,不過起初可謂困難重重,「當時建造業對科技的認受性不高,雖然知道有痛點存在,但亦沒有信心科技是否可以解決到,因此跟業內人士傾談了一段時間,也沒人願意採用我們的方案。」陳震宇堅信建造業結合科技必定是未來趨勢,不論質量還是施工進度的監控,均需要科技幫忙,就是憑着這股堅持,終於在半年後覓得首個客戶,「很感激這個客戶,雖然因為要經過技術驗證(Proof of Concept)階段,整個過程沒有任何收入,但對方肯與我們一起改良產品,令它變成真正實用的方案,反覆試驗下,終在2018年推出正式產品。」

陳震宇口中所說的產品,稱為「融合實境平台」,可將建築項目不同類型的3D模型如建築物、植物、地形等,以及地盤中所有IoT裝置如偵測沉降、水浸、樹木傾斜度等感應器,接合於同一個平台上,亦可利用無人機拍攝相片,透過平台自動生成3D模型,「以往工程主管要時常到工地現場考察,透過平台定期用無人機製作新的3D模型,就可以遙距監察。我們更特別將平台設定成網頁版本,毋須下載任何手機程式,即使要到工地現場,主管手持平板電腦已可掌控所有施工進度。」

靠協同效應令平台增值

談及未來發展,陳震宇認為需要透過協同效應壯大平台,「平台部分功能,外國有相類似的方案,但像我們將所有功能整合於同一平台則較罕見,因此我們亦徵集各式與建造業相關的創新方案,加入到平台中,幸好科學園匯聚了最出色的初創,更構建不同持份者的網絡聯繫各方,平台已陸續有其他方案加入,令功能更完整。」

從科技中找出可能性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CHAIN Technology已在香港擁有多名企業客戶,並積極開發國內及海外市場,陳震宇未敢輕言成功,「大部分人只見到Tesla、Facebook這些很成功的例子,卻沒有見到99%失敗的初創例子,我覺得創業永遠要『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而且要兼備想像力及執行力,前者助你為市場痛點(pain-point)構思出合適方案,後者則能維繫工作團隊,保持競爭力,空有想像力而沒有執行力,公司業務難以持續下去,反之亦然。」

提到創科精神,陳震宇說除了不怕辛苦,勇於面對挑戰外,還要懂得兼顧很多事情,「做生意一點也不簡單,由構思產品、尋找客戶、管理團隊到稅務會計,全部要一手包辦,所以創業要有心理準備,需要拓展很闊的專業。我也時常跟想創業的年輕人說,畢業後最好先到大企業工作幾年,從中學會大集團如何做好企業管治,並努力建立人際網絡,對日後創業很有幫助。」

正向思維破舊立新

李陸洋博士深信科技能改寫世界,如果工業無人車輛(無人叉車、無人牽引車、無人港口機械)能在物流領域大規模應用,將會為該行業自動化寫下全新一頁。

李陸洋博士深信科技能改寫世界,如果工業無人車輛(無人叉車、無人牽引車、無人港口機械)能在物流領域大規模應用,將會為該行業自動化寫下全新一頁。

與陳震宇一樣,來自VisionNav Robotics的李陸洋博士也是IT人。2011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機械與自動化工程PhD期間,他對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與移動機器人(Mobile Robot)定位、感知、控制的結合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20餘篇,擁有核心發明專利逾30項,解決了移動機器人領域多項世界級難題。成績斐然,但過程艱辛。「當時研究的方向是:如何將視覺賦予移動機器人,令它們能像人類般反應及進行複雜操作。但人類的感知和對複雜動作的控制能力其實很強大,讓機器能像人類一樣,尤爲不易。懷着機器人技術改變人類的夢想,依托研究團隊在視覺領域的科研成果以及個人長達5年的潛心研究,我有幸在博士期間取得了一些成果。」博士畢業後,李陸洋決定與導師劉雲輝教授及研發團隊共同在香港創業,他回憶道:「博士研究期間,我們曾嘗試將視覺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在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等各類移動機械人上,都產生了很好的應用效果。最後選擇的創業方向是將視覺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在承擔物流領域搬運工作的工業車輛平台上,原因是工業車輛無人駕駛(即工業無人車輛)擁有廣闊且需求極大的市場前景。2019年,全球和中國工業車輛市場增量分別為150萬架和42.5萬架,而中國工業車輛的市場存量更是超過了300萬架 ,在倉庫、工廠、物流園、機場、港口從事工業車輛駕駛的人員數量高達500萬人。然而,由於工作强度大、危險系數高、工作環境惡劣,絕大多數年輕人不願從事此類工作,導致近幾年全球範圍内工業車輛駕駛員的人力資源短缺且成本飛漲。同時,隨着電商、新零售和社區團購的快速發展,擴大相關的物流規模,令工業車輛駕駛員的需求量進一步增加,因此工業無人車輛是必然的選擇。作爲科技創業者,我們的願景是用科技改善人類生活,如果可以通過視覺無人駕駛技術解放那些在工廠、倉庫等惡劣環境中從事高强度、高風險工作的工業車輛駕駛員,也是我們為造福人類社會做出的一點貢獻。」

基於以上考慮,2015年,李陸洋通過創新科技署(ITC)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畫(TSSSU)和香港科學園企業孵化計劃(HKSTP Incubation Program),在香港科學園創建了VisionNav Robotics並將科研成果商業化。

關於科研與商業之間的關係,李陸洋總結為:「科研像顯微鏡,小範圍看世界但看得很深入,重視的是關鍵細節;商業就像望遠鏡,遠望世界,重視的是全局,兩者的成功結合和靈活轉換是不容易的。」

香港擁獨特元素孕育創科

如今,李陸洋帶領VisionNav Robotics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成爲了全球工業無人車輛領軍企業。公司團隊近200人,科研人員占比超過70%,已完成4輪股權融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聯想創投、鐘鼎資本等頂級風險投資機構。落地項目近百個,客戶涵蓋電器、汽車、能源、消費品、3C等行業的世界500強企業,今年更獲得TüV SüD頒發的大中華區首張ISO 3691-4CE證書。

VisionNav Robotics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是「以客戶爲中心,做時間的朋友」。認爲客戶是驗證技術和產品的唯一標準,時間是最寶貴且不可複製的。相信並尊重科技、信守對客戶及合作夥伴的承諾、不急功近利,是科技創業者必備的精神。

對於香港創科的未來,李陸洋表示樂觀,「香港擁有國際一流的基礎教育和科研人才,擁有健全的法律、貿易和營商環境。如果能夠藉助自身優勢,並優化整合内地及海外資源,香港創科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CHAIN Technology及VisionNav Robotics均於2016年創立,並隨即成功申請成為科學園的一份子。VisionNav Robotics曾是香港科技園科技創業培育計劃(Incu-Tech)的培育公司,現在已成功畢業。CHAIN Technology則加入了香港科技園公司協助初創企業拓展市場的LEAP@HK計劃,令業務得以加速發展。透過該計劃,CHAIN Technology得以連繫到業界巨頭,並了解市場上各類融資選擇,令收入和業務營運漸上軌道,相信在科學園這個優質的創科生態環境中,兩間企業均能夠茁壯成長。

 

 

(資料由客戶提供)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