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耕機種出STEM商機 (青萌梁廣偉)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梁廣偉認為,本港寸金尺土,要發展水耕種植,須先解決貴租及供電等問題;其身旁為aspara智能種植機。(盧詠賢攝)
環保及健康素食風氣,令水耕種植日益流行,青萌有限公司研發的aspara智能種植機,配合手機程式與智能傳感器,聲稱較傳統耕作大減九成用水量,作物成長速度則快五成,方便居家自給自足,免卻疫下到街市買菜。今次請來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梁廣偉,分享其經營理念,以及對市場看法。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梁)梁廣偉 青萌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陳: 請簡單介紹公司及產品特點?
梁: 我於2016年底成立公司着手研發智能水耕種植機,期望以科技幫助耕作。產品的研發周期接近4年,慶幸得到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基金」、香港科技園及私人投資者等支持,去年正式推出市場。
手機程式隨時監控
aspara是一款室內智能水耕種植機,內置LED種植燈、智能環境感測和控制系統,以及循環式水流系統模擬自然環境,猶如一個智能溫室,並可因應不同植物生長情況,自動調控光度、濕度、水量、水溫、氣溫與營養濃度。此外,配合手機應用程式,用戶可遙距監控種植機,隨時了解作物狀況,包括收成期、營養度等,亦可跟其他用戶交流意見。

aspara設有專屬手機應用程式,方便用戶遙距監測,並控制智能種植機。(青萌圖片)
陳: 用水耕機在家種植,跟傳統土耕有何差別?可以種什麼農作物?
梁: 以沙律菜為例,傳統土耕種植的收成期約45日,而水耕種植機只需20多天,大幅提升耕種效率。用戶只須按照種植機的指示添加營養和水,就能確保植物茁壯成長;種植機的水流系統採用密封設計,能避免招惹蚊蟲。
目前公司提供超過20種食用植物種子,包括羽衣甘藍、三色堇及車厘茄等,收成期以葉類蔬菜最短,約20多天,其次為食用花;果實則最長,需時約兩個月。出於對食品安全及環保的考慮,公司特別挑選非基因改造和有機種子,種子囊亦採用生物可分解材料製成;下一步計劃增加「超級食物」(Superfood)種子,譬如可作代糖使用的甜葉菊(Stevia)等。
市場方面,在香港以外,公司於加拿大、歐美及亞洲等多個國家,都有合作的經銷商和零售商,涵蓋線上線下渠道。公司設有專門團隊研究各地的種植喜好,如歐洲喜歡香草、南美則偏好番茄等,迎合市場需求。

膠囊以生物可分解物料製成,並採用非基因改造種子。(青萌圖片)
學習工程生科知識
陳: 除了家用市場,公司亦開拓了教育市場,進入學校時有何難度?
梁: 研發種植機初衷是主打家庭用戶,後來陸續得到企業、老人院等青睞。除了一般種植,公司也提供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學版本,開放種植機的軟件部分,讓學生經由附設的網絡平台,改變裝置的參數,包括光度、光譜選擇、光照時間、水循環次數與營養度等,自行設計更多實驗。舉例說,若改用24小時日照,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等。
現時教育界提倡STEM教育,惟傳統的STEM課程大部分局限於編程、製作機械人等範疇,種植機則兼具工程及生命科學等知識,種植亦更能引起女生的興趣。因此,當公司向學校推薦種植機時,雙方接洽過程順利,現獲數十間本地中小學採用。
陳: 香港環境適合發展水耕行業嗎?
梁: 香港土地資源有限,人工成本高昂,傳統土耕模式不大可行,而水耕可於室內進行,不受氣候、蟲害等環境因素影響,加上採用封閉式循環水系統,比傳統土耕可節省九成用水量。用電方面,隨着LED技術發展,只需小量電力就能模擬太陽光線。以aspara為例,只要40W電就足以全日運作。

青萌aspara智能種植機,結合LED種植燈,可用手機監測盆栽水量、營養量、光線、濕度、氣溫及水溫。(青萌圖片)
倡政府工廈闢水耕
就營養價值而言,水耕與土耕菜分別不大,兩者耕種時都要添加營養液。不過,土耕菜由農地送到市場的運輸過程中,商家或會添加化學成份讓蔬菜保持新鮮。我認為自家種的水耕菜,會比市場買到的土耕菜更加新鮮及安全。
目前有不少本地企業透過租用工廈發展水耕,惟要先解決租金及供電等問題。
我建議特區政府不妨考慮把指定工廈撥作水耕用途,以較低租金出租;至於能源部分需要採用太陽能等天然資源,使水耕更環保和符合經濟效益。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用戶可針對生長需要,調節燈光光譜及強度。(青萌圖片)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Taiko Labs獲新融資 兩輪總計破1.7億
本港加密初創Taiko Labs分別獲得由紅杉中國及美國投資機構Generative Ventures領投的兩輪融資,集資金額為2200萬美元(約1.71億港元)。消息指,Taiko Labs首輪由紅杉中國領投,為種子輪的1000萬美元,於2022年第三季度結束;第二輪融資是由Generative Ventures領投,屬於A輪融資1200萬美元。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加州14歲神童 獲聘SpaceX工程師
現年只得14歲的美國加州孟加拉裔少年奎茲(Kairan Quranzi),一年前取得聖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電腦科學及工程學士學位,並且獲得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聘請,成為該公司最年輕軟件工程師。高等教育雜誌BrainGain引述醫生報道,奎茲的IQ高於99.9%的人。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漫遊上網「中伏」記 (林國誠)
無論讀者外遊目的為何,都不要貪便宜購買坊間不知名的漫遊上網SIM卡,以免因小失大。另外,每個國家或地區均要求使用SIM卡的人進行實名登記,才能使用購買後的SIM卡,這對於遊客來說可能會帶來一些困擾。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AI元年中期報告 (黃岳永)
筆者曾指世界在2023年將是AI元年,作為一名好奇心爆棚兼喜愛新事物的IT人,過去6個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AI的潛力和影響,現時正好作一個半年結,回顧一下AI如何在不同範疇重新定義人類的生活。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電腦節8月舉行 派300萬消費券
香港電腦通訊節2023將於8月25日至28日舉行,主辦單位香港電腦商會創會會長張耀成提到,將派發總值達300萬元的現金消費券,入場者將獲發一張面值介乎10至500元不等的幸運卡,於場內購物更可選擇加密幣結賬。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免疫細胞治療新法培育 成本削半
免疫細胞療法有效治療頑症,惟其細胞生產過程繁複費時,且成本昂貴。科大有初創團隊研發人造細胞培育技術,聲稱可改善現時免疫細胞的生產流程,成本較現有方法降48%,時間節省33%,減少病人治療輪候時間及醫療費用,有助於細胞療法趨向大眾化。該項研發早前在「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獲得冠軍(白金獎)。
- Posted June 9, 2023
- 0
-
內地《人工智能法》 今年提請人大審議
中國已將《人工智能法》列入立法計劃,其草案今年內將預備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國務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顯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多條草案,當中包括人工智能法案的草案,意味中國官方將推動全國層面的人工智能專門立法。
- Posted June 9,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