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人臉識別存信息安全隱憂 (廖錦興博士)

By on September 25, 2020

本文作者廖錦興博士,為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長,以及青年領袖計劃「東區青藤」和青年組織「藤絡」的顧問。

愈有能力和財力去使用高科技產品的國際都會,就擁有愈多反對智能城市的聲音。(法新社資料圖片)

愈有能力和財力去使用高科技產品的國際都會,就擁有愈多反對智能城市的聲音。(法新社資料圖片)

「陳先生您好!感謝乘坐甲乙航空公司前往上海的航班,您的登機手續已完成,請使用手機電子登機證按時登機,多謝!」一名旅客雙手拿著沉甸甸的行李走,到航空公司人工智能登機櫃檯辦理登機手續。由於已在網上做好預辦手續,在人臉識別技術(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的協助下,站在識別鏡頭前15秒便完成手續。這場景我們在幾年前已從電視報道中看過,但能夠在中國內地正式廣泛使用還是相當喜出望外。

常言道,針無兩頭利,人類的科技發展是大趨勢,科技的應用往往違背文明社會要尊重民意、保護人權和私隱的責任。然而雞蛋與高牆效應,愈有能力和財力去使用高科技產品的國際都會,就擁有愈多反對智能城市的聲音,這是文明先進之道還是阻礙科技發展的絆腳石?需自行判斷,但大多旅客贊同要有選擇,如怕私隱受侵犯可以選擇用傳統「排大隊」辦理登機手續,當然從旅客的選擇偏向保護私隱,可見無論在民主或非民主國家,市民都對政府缺乏信心和安全感。

文明先進之道還是阻礙科技發展的絆腳石?

去年台灣計劃在各火車站加裝有人臉識別功能的影像監察系統,維護公眾安全。該消息曝光後即時引發侵犯人權和私隱的憂慮,政府無奈緊急宣布取消。另英國在倫敦街頭設置人臉識別系統測試點時,一名當地居民經過測試儀器而擔心隱私安全,故意遮蓋臉部想躲過辨識而遭倫敦警方罰款90英鎊。

2018年香港歌手在中國內地的巡迴演唱會中,當地警方利用人臉識別系統拘捕60名罪犯,當中包括犯了嚴重罪案的通緝犯。回到香港,去年反修例運動中有示威者因懷疑燈柱可監控或記錄市民行蹤,擔心被識別身份而遭秋後算賬,在九龍灣用電鋸鋸斷一支智慧燈柱。這些種種都突顯科技應用必須要有一個獲得市民認同和信任的政府,才能將科技穩健發展。

閉路電視等成為去年反修例運動示威者的針對目標。(中通社資料圖片)

閉路電視等成為去年反修例運動示威者的針對目標。(中通社資料圖片)

科技應用須有一個獲市民認同和信任的政府

其實人臉識別系統已在各國廣泛使用,包括阿聯酋、日本、法國、馬來西亞、美國和中國等國家的機場、車站或邊境安全系統。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點餐、入住酒店和假期租屋都已採用,而在中國內地的自助點餐消費者中,有20%已經常使用刷臉支付,網購盛行下,快遞送件也會有刷臉取件的方式。工商業上,上班刷臉打卡/進入辦公室、工作時刷臉打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預約使用會議室,甚至去洗手間。

無可否認,在人工智能成為新型消費模式趨勢下,人臉識別技術有其先進性和高效率的優點,但並不能在生活各個領域普遍適用,更不能在部分商業領域強制使用,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專責知識產權的趙占領律師認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需要遵從三個原則,就是「合法、正當和必要」,但目前缺少判斷必要性的標準和依據,他表示:「目前收集的臉部特徵信息的商業機構,大多數是基於身份驗證的需要,在企業收集這類信息後,能否妥善保管並按照事先所告知的方式去使用相關信息,這也是大家最為憂心的。」

而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現實中遵從的原則應當是能不採集個人生物信息就不採集,而且宜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具備採集資格的主體範圍,消費者面對商家,也應當有控制、注銷已被採集的生物信息的權利。」事實上人臉識別信息作為生物識別信息,一般來說伴隨一生,是不可更改的,這與手機號碼之類的個人信息不同,後者發生洩露可以換新號碼,但人臉信息發生洩露總不能換個臉吧,可見保護個人生物信息的重要性。

科技的應用,往往違背文明社會要尊重民意、保護人權和私隱的責任。(路透資料圖片)

科技的應用,往往違背文明社會要尊重民意、保護人權和私隱的責任。(路透資料圖片)

更多廖錦興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