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膠袋熱水即溶 (Distinctive Action吳珈蔚)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吳珈蔚(左)指出,本港推行膠袋徵費後,使用量不跌反升,因此希望可實現源頭減廢。(朱美俞攝)
有本地環保機構調查發現,港人在疫情期間,每星期消耗逾億件外賣即棄塑膠。有夫婦檔在今年初創辦Distinctive Action,把聚乙烯醇(PVA)物料應用於包裝袋,運用其遇熱水即溶的特性,冀緩解濫用塑料問題。今次請來其聯合創辦人吳珈蔚,分享該技術特點、創業困難及發展路向。
主持:(朱)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吳)吳珈蔚 Distinctive Action聯合創辦人
朱:可否講解公司產品的技術特點?
吳:公司產品#INVISIBLEBAG,外表跟普通膠袋無異,惟它是PVA水溶性物料,用後可供堆肥及生物降解。這物料面世約有100年,由一位德國科學家研發,其後應用於製衣業、藥丸膠囊及洗衣袋等。
團隊利用PVA的特性,生產不同包裝袋及購物袋,並推廣至不同商戶。以時裝品牌包裝袋為例,當消費者從袋取出衣物後,可重用多次,再把PVA袋投進熱水內,數秒後便溶解,然後直接倒進鋅盆即可。分解物會被送往化糞池或污水處理廠,有關產品已獲國際及本地認證標準,證明它經水溶解後,無毒無害。

遇熱水即溶的環保膠袋,由聚乙烯醇(PVA)、植物澱粉、甘油及水製成。(Distinctive Action圖片)
朱:消費者若不知情,把公司產品當作普通膠袋棄置,你們是否白費心機?
吳:團隊明白到,不是人人願意特地煲熱水把#INVISIBLEBAG溶解。即使消費者把它當作膠袋般棄置,待送往堆填區後,它也會被微生物菌分解,最終變為二氧化碳。
不過,公司現時未能模擬堆填區情況,來測試所需分解時間。以泥土為例,團隊已證實在180日內,至少90%的PVA袋被分解,變成二氧化碳。
朱:你們疫市下創業,遇到什麼困難?
吳:團隊在2018年萌生創業念頭,我去年已辭職,專注研究PVA物料成份、應用及技術測試等。我們計劃今年初成立公司,沒料到遇上新冠肺炎疫情,令公司發展受阻。以法國及西班牙客戶為例,由於部分店舖結業,另裁減人手節省開支,最終亦取消#INVISIBLEBAG的訂單。
公司現專注本地業務,目前約有30至50個本地品牌客戶,小部分為海外企業。本地客戶以中小企為主,只要他們認同產品理念,很多時會爽快採用。大企業則須經內部討論及審批,決策時間相對較長,以6個月至一年起計。

本地客戶以中小企為主,只要他們認同產品理念,很多時會爽快採用。(Distinctive Action圖片)
廣東生產控制成本
朱:產品定價方面,包裝成本為企業考慮因素之一,公司如何平衡有關開支?
吳:早於創業初期,團隊明白到,產品須先以較小訂量、相宜價錢的前提下,企業及消費者才會考慮轉用。
起初,我們前往台灣及印尼尋找潛在供應商,惟考慮到海外運費昂貴;若產品本身較膠袋貴3至4倍,再加上運費,推廣一個2至2.5港元的環保膠袋,預計無人問津。於是,團隊改由鄰近的廣東省廠商協助生產,以1.5至1.6港元的定價,率先進軍市場。公司另尋求不同地區的生產商合作,並考慮在台灣、印尼及歐洲生產#INVISIBLEBAG,以滿足當地企業的需求。
物色私人資金支持
朱:公司未來有何發展大計?
吳:港府推出膠袋徵費計劃已有10年,惟市民即使忘記自備購物袋,他們真的不介意付費0.5港元,購買一個膠袋裝載所需物品。我認為,以今天0.5港元的膠袋費,實在欠缺阻嚇作用。

公司現專注本地業務,目前約有30至50個本地品牌客戶。(Distinctive Action圖片)
#INVISIBLEBAG只屬入門級產品,希望藉此接觸普羅大眾。長遠而言,團隊期望透過科研,處理坊間一些無法避免的塑膠產品,例如急凍食品包裝等。
不過,科研須投資一定資金、時間及成本,公司透過投資推廣署聯繫了一家科研機構,正跟他們商討合作方案,初步計劃通過政府資助,共同研發可取代塑膠的食品包裝。另外,亦尋求私人機構投資,預計2至3年後推出新產品。
公司期望從生產商帶動源頭減廢,減少製造包裝垃圾。只要市場有大需求,產品價格會隨之下降,終能惠及更多市民,以至整個環境生態。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拍住上」金融科技驗證計劃 即日起接受申請
數碼港宣布,「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由今日(26日)起接受首階段申請申請。相關計劃旨在推動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及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為創新金融服務產品進行概念驗證測試。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畢馬威:去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資交易1050億美元
根據畢馬威公布的2020年下半年《金融科技脈搏》報告,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資交易高達1050億元(美元‧下同),儘管與2019年的1650億元相比已大幅下滑,仍創下第三高金融科技投資總額的紀錄。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藝術科技融入生活 培育人才提升素養 (馮應謙)
藝術科技早已成為世界發展潮流,倫敦與東京更是藝術科技的佼佼者。要推動藝術與科技結合,政府可以推動更多跨學科的科目,促進不同傳統的學科協作,既為同學裝備藝術素養,又訓練他們的科技應用能力,才會讓他們更有信心及能力投身藝術科技行業。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改變中的互聯網 (黃岳永)
人們享受了互聯網「免費服務」多年後,開始明白「免費才是最貴」的道理。政府與科企的私隱戰爭已掀起序幕,全球可能會重回「付費」年代。作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互聯網塑造我們的新生活,人們亦需要不斷評估和學習改變。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馬會創夢計劃接受報名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籽識慈善基金主辦的賽馬會「今生不做機械人」青少年創夢計劃,即日至4月18日接受報名。是次計劃以創意工業(包括遊戲軟件、軟件及資訊科技服務)為主題,旨在鼓勵13歲至35歲的年輕人,跟同行者為夢想創作。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惠普33億購HyperX 搶攻電競周邊產品
電腦硬件設備製造商惠普(HP)日前宣布與記憶卡生產商金士頓科技(Kingston Technology)達成協議,將以4.25億美元(約33億港元)收購金士頓科技旗下的電競周邊產品品牌HyperX,料今年第二季完成交易。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路透轉型 擲47億開發AI工具
加拿大資訊服務商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周二公布第四季業績,決定兩年內投資5億至6億美元(約39億至46.8億港元),以開發人工智能(AI)及機器學習(ML)工具,讓遙距工作的專業客戶能夠更快獲取數據使用。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