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城大破解霧霾硫酸鹽形成新途徑

By on July 14, 2020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陳澤強教授(右)與張瑞鳳利用拉曼光譜學,研究二氧化硫氧化反應,發現大氣形成硫酸鹽懸浮粒子的新途徑。(城大圖片)

陳澤強教授(右)與張瑞鳳利用拉曼光譜學,研究二氧化硫氧化反應,發現大氣形成硫酸鹽懸浮粒子的新途徑。(城大圖片)

香港城市大學揭示硫酸鹽(Sulfate)形成的新途徑,有助提升霧霾預測的準確度,幫助解決空氣污染。研究結果已於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發表,並獲選為該刊2019年五篇最佳論文之一,是大氣污染研究領域的唯一得獎論文。

硫酸鹽是內地霧霾天氣常見的懸浮粒子主要成份,源自燃燒煤和石油等燃料時產生的二氧化硫(SO2),但確切形成機制至今未明,導致現有的空氣質量預測模型,經常低估硫酸鹽的含量。

另一種化學物質硝酸鹽(Nitrate),主要由汽車和工廠排放的氮氧化物(NOx)產生,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硝酸鹽受光輻射後會有光解反應,產生二氧化氮(NO2)和羥基(OH)氧化劑,再將大氣的二氧化硫轉化為硫酸鹽。

城大的新發現,有助提升霧霾預測的準確度,幫助解決空氣污染。(路透資料圖片)

城大的新發現,有助提升霧霾預測的準確度,幫助解決空氣污染。(路透資料圖片)

硝酸鹽光解反應是元兇

研究團隊在與大氣相近的環境下,比較多種途徑的硫酸鹽產生速率,包括團隊提出的硝酸鹽光解反應,以及傳統如過渡金屬離子、臭氧及過氧化氫。他們發現內地出現霧霾期間,以及典型懸浮粒子酸度條件配合下,硝酸鹽的光解反應產生大量硫酸鹽。

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院長兼大氣環境學講座教授陳澤強補充,要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不應該只專注於發電廠、不同工業、汽車以及煮食直接排放的一次污染物,同時亦應注意大氣化學過程形成的二次污染物,例如硫酸鹽;今次研究能夠提供科學基礎,助當局訂立更有效政策。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