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環保物料製成餐具 (寰科創新 陳大仁 )

By on June 5, 2020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陳大仁指出,公司研發八年後,為咖啡囊作氣壓試驗,結果技術成功達標。(朱美俞攝)

陳大仁指出,公司研發八年後,為咖啡囊作氣壓試驗,結果技術成功達標。(朱美俞攝)

新冠肺疫期間,本港不少餐廳大量使用即棄餐具,以減低病毒傳播風險,卻增加塑料消耗。港產初創寰科創新以天然植物纖維,製成一次性咖啡囊及餐具,聲稱75天便可完成生物分解,可謂生得逢時。該公司上月完成5000萬元A1輪融資,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今次請來其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大仁,講解其創業理念,以及產品技術特點。

主持:(朱)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陳)陳大仁 寰科創新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朱: 你當初為何有志成立環保科技初創?

陳: 我的合作夥伴喜歡吃即食麵,自己則喜歡喝咖啡。我們發現這兩種食物的產品包裝均為環境帶來不少問題。大約在12年前,我們開始聯同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Alexander Bismarck教授,嘗試以可再生新材料(Renewable New Material)為切入點,找出新原料解決方案,代替塑膠。

無可否認,塑膠是社會發展的一大功臣,相關產品適用於各行各業,亦帶動工業發展。不過,人類過度濫用一次性塑膠,對環境構成沉重負擔。

因此,團隊針對一次性塑膠的功能及用途,經過12年研究,成功研發綠色複合材料(Green Composite Material,簡稱GCM),生產可供生物分解、高韌力、不透氣的製成品,有關技術亦已獲專利認證。

寰科創新研發的環保餐具,特點是不透氣及拉力強勁,75日完成生物分解,據稱可抵受攝氏200度高溫。(寰科創新圖片)

寰科創新研發的環保餐具,特點是不透氣及拉力強勁,75日完成生物分解,據稱可抵受攝氏200度高溫。(寰科創新圖片)

可抵高溫高壓 75天自動溶解

朱: GCM與紙料及塑膠,三者有何差異?可否講解你們的產品特點?

陳: 紙本身吸水,既不透氣,又一拉即碎,亦難以承受高溫及高壓,GCM則恰好相反。首先,透氣度方面,GCM比紙強200倍,即使打入10萬氧分子量,亦不易穿破。

拉力愈高,代表產品造出來會愈輕、堅固和挺身。GCM拉力比紙高兩倍,較塑膠高出3倍。

此外,水的沸點為100度,油則高達200度;紙無法抵受高溫及高壓,而GCM最高可抵受200度高溫,其製成品不單可盛載熱水,更可承受滾油的熱力。

市面上有不少紙製餐具,單憑肉眼觀看,消費者會誤以為是環保紙產品。以咖啡店的外賣紙杯為例,它之所以可盛載熱咖啡而不外滲,因為其內層含有塑膠物料,防止液體漏出。這些紙杯堅固、輕盈,可盛載熱飲,卻無法當作廚餘處理及分解。

相反,GCM採用天然植物纖維,內外不含塑膠,放置於泥土內會被細菌吃掉,75天即可完成生物分解,比起塑膠和紙,GCM的實用性高,用後處理亦較為容易。

朱: 在研發過程中,團隊遇到最大挑戰是什麼?

陳: 最大挑戰是面對旁人質疑技術是否可行,團隊決心把這些聲音轉化成為動力,共同協力解決問題。

團隊目前正跟意大利、日本及南韓的企業商討,計劃於當地設廠。(寰科創新圖片)

團隊目前正跟意大利、日本及南韓的企業商討,計劃於當地設廠。(寰科創新圖片)

研發GCM咖啡囊可謂高難度動作,一般而言,咖啡囊投入咖啡機後,大約12Pa的高壓及100度高溫的水會逼入膠囊;8至10秒後,咖啡隨即湧出。由於一般紙料完全無法抵受高溫及高壓,投入咖啡機後迅即變軟,所以市面上的咖啡囊,一般都是由鋁或膠製成,才能抵受高溫及高壓。

團隊花了8年時間,終於成功研發能夠同樣能承受高溫及高壓的第一代GCM咖啡囊。當我們連堪稱最高難度的GCM咖啡囊都能夠成功研發,足以向市場證明技術可行。

籌建基地量產 進軍國際市場

朱: 進軍市場方面,你們有何策略?公司未來又有何發展?

陳: 現有合作夥伴包括意大利咖啡品牌、航空公司及惜食堂。以咖啡品牌為例,該公司的咖啡囊銷往全球,因應各地天氣及環境,對咖啡囊物料有不同要求,如果我們能夠一一滿足,相信日後要拓展其他業務亦不成問題。

然而,現階段我們仍未以自家研發的GCM原料作批量生產。團隊計劃在科學園附近,建立約2.5萬方呎的生產基地,利用人工智能(AI)、機械人(Robotics)等技術,做到生產線全自動化。

待本地小批量生產成功後,我們希望繼續擴大規模。目前正跟意大利、日本及南韓的企業商討,計劃於當地設廠,把我們的技術轉移至這些地區,針對他們的業務痛點,研發解決方案,之後就能於當地廠房批量生產,以滿足市場需要。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