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地盤焊工青黃不接 (威博科技黎志雄)

By on January 17, 2020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黎志雄冀政府鼓勵建造業採用初創研發的產品。(朱美俞攝)

黎志雄冀政府鼓勵建造業採用初創研發的產品。(朱美俞攝)

本港建造業勞動人手老化,不少年輕人無意入行,當中燒焊工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較為嚴重。威博科技(Welbot)針對以上問題,研發出燒焊機械人,並獲建造業議會(CIC)採納,列入採購資助名單中。今次《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其創辦人及技術總監黎志雄,講解如何運用創新技術,助本地建造業數碼轉型。

主持:(朱)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黎)黎志雄 威博科技創辦人及技術總監

朱:作為機械初創,為何有志研發燒焊機械人?

黎:本港燒焊技工供不應求,加上技術要求較高,地盤高溫且環境惡劣,甚少年輕人願意入行。據我所知,本港現時八成的焊工,平均年齡已超過50歲。未來5年業界還可撐得住,再待10至15年,這班師傅要退休,屆時青黃不接,情況恐怕更嚴重。

自2016年起,我着手研發燒焊機械人;時至2018年,有見技術發展成熟,就成立威博科技,冀通過引用新技術至建築業,讓地盤工人能於相對安全、舒適的環境下工作。工人另透過學習操控機械人,日後有不少發展空間,冀藉此吸引年輕入行。

Welbot獲70%採購額資助

朱:得知公司技術去年獲CIC採納,被列入採購資助名單,可否簡單講解有何支援?

黎:適逢政府於2018年撥款10億港元於「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業界若購買或應用新科技,就獲政府70%採購額資助;當時團隊研發已取得一定成果,於是申請並成功列入CIC「預先批核」(Pre-approval)名單。

有關計劃主要支援終端企業用戶,即建築業界,而非科研機構。惟過往業界一般認為,採納新技術風險高,當中涉及不少驗證工作,或影響現有工程延誤。一旦產品價格高昂,他們甚至不考慮試用。因此通過CIC計劃,企業試用新技術的門檻降低,間接助公司進入市場。

操作人員毋須懂編程,亦能藉威博科技的機械人完成焊接工作。(威博科技圖片)

操作人員毋須懂編程,亦能藉威博科技的機械人完成焊接工作。(威博科技圖片)

朱:在研發過程中,你們如何確保機械人技術能達致建築水平?

黎:以往企業如要操作傳統重型機械人,或需於四周設置圍欄,甚至不讓其他人內進,以免造成傷亡。考慮到工人沒可能在密封情況下於地盤獨自工作,團隊兩年前就計劃,開發相對輕巧、安全的協作機械人,讓工人不受環境限制。

當初CIC採納公司技術,主要考慮產品可用性及質量。首先,他們要求團隊解釋產品操作流程及使用方法,確保技術有效應用於工地。第二,機械人生產的工件亦需符合業界要求。

機械精準度遠勝人手

以我所見,地盤工種的一般準確度,都不比機械人高。以燒焊為例,機械人精準度高達0.1毫米。此外,機械人燒焊較人類穩定,質量有一定保證;應付一般地盤焊接工序,綽綽有餘。

朱:用戶體驗方面,工人又有何反應?

黎:公司成立至今,機械人系統經常於工地測試,並讓業界工人試用。回想最初,機械人只能燒直線,工人便反映,焊接涉及不同工種及工藝,除直線以外,還有工字鐵、樁頭板,圓形及方形等工件;他們亦期望機器能更易操作,加快設置流程。

地盤工件前期處理較惡劣,例如接口參差不齊,即使智能或機械人,亦較難動工改造,唯有工人才能解決問題;相比我們測試產品,簡直天淵之別。工人對工地實際情況最理解,若發現產品無法解決難題,就馬上煞停。有見及此,他們起初對公司產品較抗拒。

惟團隊回去後,嘗試按其需求改良產品。例如, 通過適應性編程(Adaptive Programming)調節參數,控制機械於焊接時,停留時間長度、所需填補物料數量等。產品經改良後,技術終獲工人認同,他們亦繼續支持團隊,嘗試不同工件及工種。

機械人的燒焊精準度高達0.1毫米,且較人類穩定。(威博科技圖片)

機械人的燒焊精準度高達0.1毫米,且較人類穩定。(威博科技圖片)

朱:你對機械人在建築業的發展趨勢有何看法?

黎:現時業界積極推動有關應用,例如以建築訊息模擬(BIM)系統,把建築工程數據化;另以3D技術,分析並計算工程所需時間、物料等。若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機械人可經伺服器取得數據,其後可以自動化工作。

個人認為,機械應用從第一天起,就以取代人類危險及厭惡性工作為依歸。以焊接為例,工人工作環境惡劣,燒焊產生的氣體,亦對人體有害。機械人未來有望取代人類,完成我們不想做的工作。

要明天解決勞工問題,當然不可能。但未來5至10年後的事,現在就應該開始做。作為科研初創,我期望政府除了資金支援,更重要是鼓勵並支持業界,積極採用初創的產品。即使採用期間遇到困難,亦應該迎難而上,盡力克服。

註:以上嘉賓訪問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