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分析人臉數據 (華飛思李麗珍)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李麗珍強調,華飛思不擁有資料庫,數據亦不會上雲端。 (朱美俞攝)
本港科企華飛思(WildFaces)以「動攝」(On-the-Move)人臉識別專利技術,通過臨時擺放的智能手機、無人機等攝影儀器,毋須預先配合資料庫,亦可收集及分析動態影像。今次《信報》StartUpBeat請來華飛思創辦人及行政總監李麗珍講解其技術的應用場景。
主持:(朱)朱美俞《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李)李麗珍 華飛思創辦人及行政總監
朱:據知,你本為海外人工智能(AI)科企的骨幹人物,為何有志返港成立初創?
李:我原本是澳洲科企iOmniscient聯合創辦人及董事總經理,擁有18年AI行業經驗,參與不少智慧城市(Smart City)項目,應用方案覆蓋全球逾60個城市,包括美國及中東地區等。
作為港人,我一直留意本地消息,得知港府於2017年發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有關「智慧香港」項目,自己擅長相關領域,結果2017年11月成立華飛思,並於2018年正式回流香港,冀憑藉自身經驗,為這個家出一分力。
朱:可否簡單講解技術及應用場景?
李:作為公司的核心技術,動攝人臉識別,主要以AI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分析影像,技術已申請專利,它不受場景或設備所限,無論客戶採用固定或非固定的低清鏡頭,甚至臨時擺放一部智能手機、無人機等,都能在人潮洶湧及抖動的環境下,經系統快速捕捉遠距離影像,甚或尋找失蹤長者及小孩。
夥懲教署港鐵合作
較早前,公司跟本港懲教署合作,通過動攝技術,偵測在囚人士有否自殺行為。如有異常情況,系統即時發出預警,讓職員馬上跟進處理。此外,人臉識別技術亦適用於地盤、辦公室、廠房等,例如員工出勤、商場排隊管理等用途。
至於物件偵測方面,以預防性維護(Preventive Maintenance)工作為主。以港鐵(00066)為例,通過視頻方式,系統不分晝夜,都能偵測鐵路機器有否老化或異常,可及時通知公司派員維修,預防危險情況發生。

華飛思透過AI電腦視覺分析,即使人潮洶湧,仍能輕易鎖定目標。(中通社資料圖片)
朱:在鏡頭及像素等限制下,系統如何捕捉目標對象?你們如何訓練AI?
李:傳統AI深度學習恍如嬰兒般,透過攝取大量圖像數據,提升辨識人類及物件的準確度。惟本港因私隱問題,企業難以獲取大量數據,而市面上的數據或有不實,不太可靠。不過,若以成年人邏輯訓練AI,就大有功效。
我們抽取的資料,不含過多細節,例如AI系統不會看人臉上有否墨痣、鬚根、皺紋等,主要根據人臉五官距離、顴骨位置等分析;另通過攝影裝置,捕捉多角度影像,再將之重疊,以建立3D人臉影像;加上身高等資料,就能確認並鎖定目標對象。情況就如智能手機的指紋識別功能,通過多角度指紋重疊,辨識用戶身份。
私隱數據不上雲端
朱:近年人臉識別技術,惹來全球私隱及道德爭議,為何你們以此為業務基礎?
李:事實上,每項新技術出現,皆有好壞兩面,就如一把刀既可傷人,也可切生果惠民。至關重要的是,企業之間有否符合規例。以我所知,港府及本地企業均嚴格遵守私隱規管條例,這亦是華飛思落戶本港,而非內地的原因之一。
此外,公司系統不設資料庫,只抽取樣本數據,例如輪廓資料等,按客戶痛點,提供AI解決方案。因此,團隊無法通過樣本數據,辨識此人身份。另通過自主技術及自家網絡,系統數據毋須上傳雲端,資料相對保密。
朱:你認為AI人臉識別技術未來趨勢如何?
李:AI把人類重複性工序機械化,企業將之交由AI處理,讓人類工種及工作質素提高,變相可做自己喜歡的事。以大廈保安員為例,他們大多時間坐着,閒時為住客開門。若AI系統協助辨識住客身份,代替保安員協助開門的動作,就能彈性安排人手巡邏。

李麗珍表示,港府及本地企業均嚴格遵守私隱規管條例,這亦是華飛思落戶本港,而非內地的原因之一。(法新社資料圖片)
擁自家演算法專利
朱: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港產「獨角獸」商湯科技(SenseTime),早前被美國列入貿易管制黑名單。同為本地AI初創,你對市場有何看法?
李:公司發展之初,以自主底層技術演算法(Algorithm)起步,演算法專利由公司持有,故不受任何貿易戰牽制。現時不少企業對美國特定技術,例如圖形處理器(GPU)等相當依賴,意味着其編程(Coding)跟美國GPU緊扣。
美國有不少企業,主張開放演算法供所有人使用。惟各企業技術若相類似的話,就較難在市場上競爭。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元宇宙賀歲活動 (林國誠)
元宇宙經常在我們身邊出現,香港亦有不同大小機構率先在The Sandbox元宇宙買地起樓,建立元宇宙生態圈。近日全球最大元宇宙公司The Sandbox,為香港市場特意在農曆年期間製作了一個很特別的節日活動《迎兔賀歲季》。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兔年重新定位 打造更好未來 (黃岳永)
虎年過去,歲次迎來癸卯兔年。兔子形象向來是勇於探索和冒險,速度快又靈活敏捷,而且小白兔除了外表可愛,未受污染的白色,也令人聯想到年輕及積極向上的精神,可謂是有齊創業人士的特質。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腦植入電極助癱瘓者「溝通」
美國神經技術初創Precision Neuroscience研發大腦植入物(第七層皮質接口),其薄膜包含1024個電極,厚度僅人類髮絲五分一,旨在幫助癱瘓患者以神經訊號操作數碼設備,例如移動鼠標、打字,或以念力使用社交媒體。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聊天機械人ChatGPT 美MBA考試獲B級
美國頂尖學府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Christian Terwiesch證實,由OpenAI訓練的AI聊天機械人ChatGPT,順利通過該校工商管理碩士(MBA)核心課程的期末考試,評分成績達B-至B級。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港大蟬聯全球最國際化大學首位
英國教育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周三公布2023年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本港大學在十強穩佔四席,今年香港大學蟬聯排名首位。其他上榜的本地大學,依次為香港城市大學(第四位)、香港科技大學(第五位)、香港理工大學(第六位)及香港中文大學(位列17名)。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大數據拆解疫苗猶豫成因 (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 林冠華博士)
今次請來「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旗下的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研究項目總監林冠華,探討疫苗猶豫的成因,並解釋如何利用AI及大數據,有效降低「疫苗猶豫」對於公眾安全的負面影響。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
-
殺豬須靠秘籍 撈偏也要讀書 (高天佑)
廣東東莞警方日前搗破「殺豬盤」組織,拘捕8人,並在組織巢穴發現大批「撩漢秘籍」,包括《做女人不要太老實》、《透過細節看男人》等速成書。可見在知識化時代,「撈偏」也要進修才有競爭力;普羅大眾若不增進知識,難免淪為被殺的「豬」。
- Posted January 27,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