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創新科技誰會受惠? (鄧淑明博士)

By on September 9, 2019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以及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隨着自動化、大規模生產等科技發展,將為勞動人口帶來更多閒暇。(Freepik網上圖片)

隨着自動化、大規模生產等科技發展,將為勞動人口帶來更多閒暇。(Freepik網上圖片)

美國一個以電腦程式員為主的社交網站上,一位帖主指自己心情矛盾,他受僱做數據輸入工作,但6個月前他利用程式悄悄地把工作完全自動化了,之前要花整個月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10分鐘,而且幾乎沒有錯漏。同時,因為在家工作,僱主無從知曉,他問網友這樣瞞着僱主是否不道德。眾多回應意見紛紜,有指他這樣做是欺詐,有讚許他聰明地處理自己工作。

上世紀三十年代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因斯曾經預言,隨着自動化、大規模生產等科技,會為我們帶來很多閒暇,屆時大家可「分配」到的工時估計是每天3小時或一星期15小時,以免無所事事太空虛!這個預言似乎在某些人身上應驗了。

可以自動化的工作都是重複性的,從存貨管理、數據資料輸入、例行報告的撰寫,到圖表演繹、數據庫管理等。

另一方面,顧問公司麥肯錫早前估計,到2025年不少知識型工作會受自動化、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取代,影響全球至少2.3億人或9%的勞動人口,牽涉全球薪酬的27%,即9萬多億美元。

科技帶來的好處到底應該屬誰?凱因斯似乎認為懂得掌握技巧的個人或僱員直接受惠;麥肯錫則相信機構可因而大幅減省員工開支,令消費者間接受益。但是,因科技而失去工作的消費者是否真的可以受益?

Google積極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技術,職業司機的生計勢受威脅。(網上圖片)

Google積極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技術,職業司機的生計勢受威脅。(網上圖片)

明年美國舉行總統大選,香港人對彼邦的候選人大都不甚認識,其中一位民主黨初選候選人是寂寂無聞的楊安澤,他的政綱卻可圈可點。這位華裔美國人建議,向美國所有18到64歲的成年人,不論背景財富,每個月無條件派發1000美元(約7800港元),即每人每年都會有基本收入1.2萬美元(約9.36萬港元)。那錢從何來?就是向高科技公司徵收增值稅。他指出,亞馬遜和Google等巨企收入豐厚,前者享有稅務優惠,但它的業務卻搶去美國商場三成生意,因此每一單交易也應該繳稅;至於Google母公司積極研發的無人駕駛,大有機會令年收入約4.6萬美元(近36萬港元)的貨車司機失業,這批人為數達350萬,他們學歷不高,從事貨車運輸是高薪工作之選,既然無人駕駛令他們構成損失,便應謀求這些企業的補貼,實行還富於民。

第四次工業革命以創新科技為全世界帶來巨大改變,而且不會逆轉,當中如何處理引發的問題眾議不一。不過,對此我們更應該積極尋求共識,令最多人受惠,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