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地球村民第三種文化 (黃岳永)

By on August 30, 2019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想成為地球村的真正村民,除了身體力行,重點還是心態能否配合。(Pexels網上圖片)

想成為地球村的村民,除了身體力行,重點還是心態能否配合。(Pexels網上圖片)

很多人都說互聯網消弭了國與國之間的界限,把地球變成了一條大村莊。不過,「隔住個Mon」始終是差了一點,想要成為地球村的真正村民,身體力行乃必經階段之一。現時人人都說自己周遊列國,但去的地方再多,也不等於已具備「村民」的資格,重點還是心態是否能夠配合。

很多人會把全球化與地球村混為一談,因為交通發展迅速,現在由地球一端到另外一端,說的不過是一天之內的事情,到其他地方旅遊、學習、公幹,已經是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一部分,那我們可以說自己是地球村民嗎?

學習當地語言融入其中

近日認識了一位智利朋友,他中學時到香港念了一年交換生,回智利後對香港念念不忘,幾年後再來香港繼續學業,更落地生根在港工作及結婚,數數埋埋已經住在香港超過10年。

這位智利朋友能操一口流利廣東話,喜歡食雞蛋仔和蛋撻,會開開心心的跑到街市買餸,日常生活與一般香港人並無分別。他認為作為地球村民的一個特點,就是到每一個地方,都要接受並融入其中。雖然現時很多人會因為學習或工作需要在其他國家一住數年,但若然只停留在自己的comfort zone,例如只住唐人街,只與香港人聯繫,一定要吃家鄉菜,不想學習當地語言、對其他文化無興趣,那麼不論住了多少年,你的身份仍僅是「旅客」,絕不能稱之為地球村民。

地球村民的一個特點,就是到每一個地方,都要接受並融入其中。(Pexels網上圖片)

地球村民的一個特點,就是到每一個地方,都要接受並融入其中。(Pexels網上圖片)

已故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言:「如果你用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與他交流,他會記在腦子裏;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語言與他交流,他會記在心裏。」大部分人對溝通用的語言沒什麼要求,聽得明白便可以,但要進入別人心靈,還是要用對方的母語。老實說,我年輕時為了追求一位俄羅斯女孩,也曾苦練俄文,為的便是能夠更了解對方;追女孩與到一個新地方其實並無分別,學習當地語言和文化,交當地朋友,試地方美食,體驗當地文化,才能進一步溝通,讓自己和當地聯繫起來。

認識自己 擴大視野

不同地方有不同文化,亦有其傳統一面,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出身大城市便一身優越感。到達新地方,要記着自己是來學習而不是比較,還要好好感受每個地方的不同,作出嘗試並接受。這位智利朋友笑言,若自己的文化是一,當地的文化是二,那兩者結合便能體現出「第三種文化」。

其實作為地球村民,不僅需要吸收其他文化來豐富自己,更需要經由與其他文化碰撞及比照,達致更深入認識自己,擴大視野,改變思維習慣及發掘新機會。既然科技已經打破地域界限,讓我們擁有與世界接軌的能力,不妨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多出去走走看看,成為地球村的一員。

不同地方有不同文化,不要因為自己出身大城市便一身優越感。(Pexels網上圖片)

不同地方有不同文化,不要因為自己出身大城市便一身優越感。(Pexels網上圖片)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