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美食攻銀髮市場 (甲茵科技張遴琪)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提到進軍銀髮市場,張遴琪想到,將微藻加入蝦子麵中,令本港長者更易接受。(朱美俞攝)
微藻(Algae)為單細胞藻類,這植物原材料具多種用途,例如護膚品、生物降解塑膠,甚至可以加入保健食品,提升營養價值。本港生物科技初創甲茵科技早年着手研究有關項目,《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其創辦人與董事總經理張遴琪,分享研發心得與營運策略,拓展銀髮市場之餘,同時培育本地科研人才。
主持: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張遴琪 甲茵科技創辦人及董事總經理
朱:當初為何有志研究微藻並提取當中的營養成分?
張:甲茵科技創辦於2013年,致力研發及種植微藻,藉分析有關成分,發掘其營養價值。一般而言,微藻可應用於護膚品、生物降解塑膠,以及保健產品。當時我們留意到,採納微藻成分的企業,大多以保健產品為切入點,例如經壓縮的片劑、藥丸、魚油丸等。
然而,公司在過往的市場調查發現,微藻於食品方面發展潛能最大。人體每天需要攝取一定營養成分,惟市面食品普遍有不少化學物,公司冀藉微藻此類天然食材取而代之,例如用作天然色素。之後,我們計劃把微藻加入食材,讓消費者享用美食之餘,亦可作營養補給。
甲茵科技研培植技術增產
朱:研發過程遇到什麼挑戰?本地微藻供應量又是否足夠?
張:公司發展至今6年,當中研發時間頗長,我們亦投放不少資金、人力及物力等資源。微藻提取過程方面,有別於一般蔬菜或鮮果種植,因微藻繁殖力高,每天都會茂盛地生長,團隊每日可獲10%至30%收成,又不影響培植過程。礙於本港土地問題,在缺乏較大規模的生產基地下,我們須在研發技術方面下工夫,大幅提升產能,藉此降低營運成本。

甲茵科技以透明導管培植微藻,每天都可獲取收成,惟目前產能不算高。(受訪者圖片)
朱:現時客戶群以什麼類型為主?
張:個人認為,銀髮族市場具發展潛力。香港中文大學研究調查指出,2003年本港僅有11.7%人口為長者,預料至2033年,全港有四分之一人口為65歲或以上。惟隨着年齡增長,人體內的新陳代謝以至攝取營養能力將逐漸下降。本港不少長者每天或須服用藥物,若微藻以膠囊或片劑等保健產品呈現,未必深受歡迎。假若把營養價值豐富的微藻加入至長者日常食物之中,賣相不但較佳,長者亦較易攝取,發揮更大效益。團隊會提取微藻當中成分,例如含高氧化物的蝦紅素添加至蝦子麵之中,再推廣至本地長者市場。
除銀髮族市場外,現今年輕人注重健康,不乏素食主義者;微藻作為植物細胞,恰好符合新一代年輕人的飲食習慣要求。
擬申美國有機認證「走出去」
朱:剛提到你們的產品聚焦於食品上,有否申請相關認證?
張:本地方面,我們已向有關機構申請食品標籤及食品安全等認證。食物安全為相當重要一環,所以無論任何食品,在銷售至市場前,公司會謹慎處理有關工作,此為我們的企業責任。
現時團隊專注研發有關微藻培植的技術;業務發展則以消費者健康為大前提,冀透過招攬更多年輕人,為公司市場推廣出謀獻策,讓產品以創新方式推出市場。
此外,未來我們有意進軍海外市場,屆時會申請美國農業部(USDA)有機認證。為擴大研發範圍,我們亦有融資打算;另期望跟志同道合的食品生產商合作,推出更多具營養價值的創新食品,把微藻元素引入至更多本地特色食材,甚至飲料之中。

微藻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可用於不同產品上,例如:護膚品、保健食品,以至降解塑膠上。(受訪者圖片)
開放式管理吸人才
朱:招攬本地科研人員方面,你們有何部署?
張:本港聘請培植微藻方面的科研人才有一定難度,此類人才實在不多。因此,我們不會設置框架,限制公司招聘的方向。
現時團隊人員主要來自本地大學,例如負責生物科技的技術總監,為香港科技大學的畢業生;至於我們的首席技術官,則是從美國回流返港加入團隊。
作為本港土生土長的企業,我們認為公司應盡社會責任,於本地培育新一代生物科技人才。我們歡迎本地大學修讀有關學系的學生,以實習或全職形式加盟,深化其研發及種植微藻的技能,亦豐富其閱歷。除工作表現外,我們同樣重視員工的工作滿足感,因此主張開放式管理,增加業務的透明度,例如跟員工共享研發成果,藉此提升團隊凝聚力。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 StartupBeat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拍住上」金融科技驗證計劃 即日起接受申請
數碼港宣布,「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由今日(26日)起接受首階段申請申請。相關計劃旨在推動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及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為創新金融服務產品進行概念驗證測試。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畢馬威:去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資交易1050億美元
根據畢馬威公布的2020年下半年《金融科技脈搏》報告,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資交易高達1050億元(美元‧下同),儘管與2019年的1650億元相比已大幅下滑,仍創下第三高金融科技投資總額的紀錄。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藝術科技融入生活 培育人才提升素養 (馮應謙)
藝術科技早已成為世界發展潮流,倫敦與東京更是藝術科技的佼佼者。要推動藝術與科技結合,政府可以推動更多跨學科的科目,促進不同傳統的學科協作,既為同學裝備藝術素養,又訓練他們的科技應用能力,才會讓他們更有信心及能力投身藝術科技行業。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改變中的互聯網 (黃岳永)
人們享受了互聯網「免費服務」多年後,開始明白「免費才是最貴」的道理。政府與科企的私隱戰爭已掀起序幕,全球可能會重回「付費」年代。作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互聯網塑造我們的新生活,人們亦需要不斷評估和學習改變。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馬會創夢計劃接受報名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籽識慈善基金主辦的賽馬會「今生不做機械人」青少年創夢計劃,即日至4月18日接受報名。是次計劃以創意工業(包括遊戲軟件、軟件及資訊科技服務)為主題,旨在鼓勵13歲至35歲的年輕人,跟同行者為夢想創作。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惠普33億購HyperX 搶攻電競周邊產品
電腦硬件設備製造商惠普(HP)日前宣布與記憶卡生產商金士頓科技(Kingston Technology)達成協議,將以4.25億美元(約33億港元)收購金士頓科技旗下的電競周邊產品品牌HyperX,料今年第二季完成交易。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
-
路透轉型 擲47億開發AI工具
加拿大資訊服務商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周二公布第四季業績,決定兩年內投資5億至6億美元(約39億至46.8億港元),以開發人工智能(AI)及機器學習(ML)工具,讓遙距工作的專業客戶能夠更快獲取數據使用。
- Posted February 26, 2021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