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智慧城市發展:看得遠、從小做、落地快 (鄧淑明博士)

By on June 17, 2019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以及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透過空間數據和地圖為軸心的城市儀錶板,增加城市管理效率。(Freepik 網上圖片)

透過空間數據和地圖為軸心的城市儀錶板,增加城市管理效率。(Freepik 網上圖片)

上星期在北京參加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3天活動雲集了政府、企業和中外專家逾1000人,不少演講都具前瞻性。其中我深有共鳴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的主題演講「新型智慧城市的新理念」,這些理念包括:

一、實時數據驅動:以廣布天、地、空的傳感器組成的物聯網,實時接入各種基礎數據,連同政府、企業及大眾的資訊,成為數碼經濟動能。

連繫天地空數據大網絡的最有效方法,是我多次倡議的以地理位置為核心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香港政府在2017年底發表的《智慧城市藍圖》已指出,除了開放政府數據,也會興建這個平台,以便利部門間分享空間數據。

事實上,近年政府部門如地政總署已把不同部門的公開數據和空間連結,但正如該署署長所指出,本港現時的數據站僅如「一間雜貨店,未達大型超市的規模」。這需要兩個層面的工作,首先開放更多數據;其次加快把數據集連結空間位置,因為八成資訊都和地點有關,這樣數據才可連接起來,提升價值,成為新經濟動力。

地政署可以協助將運輸署和統計署的數據與空間數據以地圖連結和整合,化成有用資訊,這尤其對出行和初創企業發展。(政府新聞處圖片)

地政署可以協助將運輸署和統計署的數據與空間數據以地圖連結和整合,化成有用資訊,這尤其對出行和初創企業發展。(政府新聞處圖片)

可喜的是,在博覽會的主題交流座談會上,香港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明言,除了今年將開放多700個新數據集,更會在11月中發布《智慧城市藍圖》更新版,顯示政府向智慧城市推進的決心。至於把數據連結空間位置,有賴如地政總署等部門協助。

二、深度共享:加強統籌跨部門、跨行業的合作,全面加快資訊的有序滙聚、深度共享。

這是我之前提過新加坡政府的便民措施,市民一登入網站便可通行各部門,毋須逐一輸入個人資料。上海去年也推出「一網通辦」,全市公共數據統一管理,打破部門本位的辦事模式,網頁更如亞馬遜的「next logical product」,例如知道用戶要外遊,會自動提醒證件是否到期,然後可以直接在網上預約辦證及自動填表。

這些服務有兩個前提:首先,跨部門合作。地政署可以協助將運輸署和統計署的數據與空間數據以地圖連結和整合,化成有用資訊,這尤其對出行和初創企業發展,以及中小企營商和社會經濟有顯著效益;第二,數碼的個人身份(eID)。明年香港便推出服務,希望屆時市民可享一站式服務的便利。

同時,從會場的展覽看到,各省市都展示以空間數據和地圖為軸心的城市儀錶板,增加城市管理效率,而我尤其贊同「看得遠、從小做、落地快」這個信念。目前香港已有七十多個智慧城市項目正在進行,包括智慧燈柱。期望我們的城市儀錶板和CSDI也能盡早落地,不讓內地城巿專美。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