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銀彈誘港初創落戶 (前海國際聯絡服務黃麗芳)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港人若不便定居於前海,則可選擇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短期租住「YOU+青年創業社區」。(新華社資料圖片)
在粵港澳大灣區(下稱大灣區)規劃下,港人北上內地創業,將獲更多政策支援。《信報》StartupBeat請來前海國際聯絡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麗芳,分享本港青年如何把握機會,透過交流團配對投資者,或申請各種補貼優惠,逐步在當地創業、科研及上市,減少不必要的撞板機會。
主持:朱美俞《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黃麗芳 前海國際聯絡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自大灣區規劃出台後,前海當局對於本港初創有沒有新的政策及支援?
黃:公司為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前海管理局)轄下機構,於2014年創辦,致力為港人、港企提供當地創業諮詢服務,協助申領稅務優惠、提供當地營商指引等;另舉辦創業比賽,例如前海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助初創意念「落地」。比賽期間,我們除了為初創出謀獻策,賽後亦提供展覽、講座、投資者配對等安排,讓初創建立當地人脈網絡。公司發展至今,已孵化逾300個創業團隊,當中逾半企業來自港、澳、台三地。
聘港人企業享資助
為配合大灣區規劃發展,前海管理局於本年3月底推出《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發展的若干措施》計劃,為港澳年輕人提供36條優惠政策。就業方面,我們為聘請港人的企業提供一次性補貼,金額大約2萬至5萬元(人民幣.下同)不等。至於科研機構,最高可獲發1000萬元的科研項目補貼;初創若成功上市,更可獲取200萬元上市補貼優惠。
住屋方面,前海初創可申請「龍海家園」人才住房計劃,每月僅1500元左右,就可入住當地400呎的住宿單位。
入伙後只要申領居住證,創辦人的兒女及伴侶亦可遷入居住。港人若不便定居於前海,則可選擇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短期租住「YOU+青年創業社區」。

前海管理局為港澳年輕人提供36條優惠政策,如初創若成功上市,可獲取200萬元上市補貼優惠。(SZQH網上圖片)
朱:創業配套方面,本港與深圳相比有何差異?大灣區其他城市又有何創業特色?
黃:據我所知,本人首次接觸大灣區概念,源於2014年時任深圳市長許勤的政府報告,當時已提及大灣區與「一帶一路」政策之間的關係。繼深港及珠三角合作、大灣區規劃出台後,前海於創業政策、支援配套上擁有穩健的經驗。
創業方面,當局旗下有孔雀計劃(深圳海外高層次人才)、科技券計劃、中小企扶持計劃等。作為擁有2000萬人口的城市,深圳的資金相對較多,本港申請過程則較系統化。舉例如深圳當局資源充足時,初創大可申請有關資助,但當局的資助金額或會突然收緊。
大灣區創業須找「盲公竹」
朱:在中美貿易戰下,港人往大灣區創業,有危抑或有機?你又有何建議?
黃:事實上,全球化不是今天才發生,保護主義亦非一朝一夕。我認為,這視乎初創打算進軍哪個市場發展。據我所知,港府現時提供「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鼓勵企業由外銷轉至內銷,有望把中美貿易戰影響縮小。

若有志北上創業,最好定居內地,才能理解當地人有何需求。(中通社資料圖片)
此外,若港人有意往大灣區創業,首先須謹慎處理有關商業登記文件。至於文法方面,即使同樣以中文書寫,中港兩地的闡釋亦有所不同,建議初創不妨尋求當地的「盲公竹」,就可跑少數個部門,避免費時失事。
住屋方面,記得曾有初創向我們反映,若有志北上創業,最好定居內地,才能理解當地人有何需求,更有靈感制訂有關市場策略及方向。最後資金方面,我曾認識有初創沒有尋求融資,惟積極參與創業比賽,數年間累計贏得逾700萬元獎金。
朱:雖然機遇處處,但近來有調查發現,港人往大灣區創業及就業的意欲不大。你認為港府及有關機構,未來該如何提升港人信心?
黃:個人認為,港府可鼓勵年輕人參與旗下「青年發展基金」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又或是一些青年團體、商會主辦的大灣區交流團,有助了解內地市場。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智能手機大戰|Apple擬用AI技術延長iPhone電池續航力
彭博報道,蘋果公司計劃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來解決iPhone用戶常見的電池壽命問題。
- Posted May 13, 2025
- 0
-
生成式AI具備EQ屬雙刃劍(黃岳永)
專注於發展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Pilyoung Kim博士,近日發表了有關人工智能(AI)對「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簡稱EQ)的影響,提到AI技術如何影響人類的情感反應與決策。
- Posted May 13, 2025
- 0
-
仿生機械人|內地仿生女機械人表情逼真
內地人形機械人初創松延動力在周日(11日),發表新一代仿生機械人「小諾」,以全新女性形象亮相。
- Posted May 13,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大AI診所評估口腔癌風險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與菲臘牙科醫院,聯合推出全球首個針對「口腔黏膜癌前病變」(OPMD)患者的人工智能(AI)診所,協助及時發現並治療口腔病變。
- Posted May 13, 2025
- 0
-
用AI損聲譽?|職場善用智能工具反招負評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人工智能(AI)工具雖然在職場日益普及,員工使用AI卻可能招致他人負評。該團隊前後進行4項實驗,涵蓋4439名參與者,藉此檢驗人們對AI用戶的看法。
- Posted May 13, 2025
- 0
-
麥肯錫|應用深入藝術金融生科等領域
麥肯錫(McKinsey)旗下人工智能(AI)部門QuantumBlack在報告發表前後,亦探討了各行業應用AI技術的案例。
- Posted May 13, 2025
- 0
-
麥肯錫|企業CEO推動AI治理 效益最大 重塑工作流程 提升利潤關鍵
美國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旗下AI部門QuantumBlack,早前發表新一年度「全球AI現狀」調查報告,發現各地企業正積極調整工作結構及流程,以充分利用生成式AI的潛力。
- Posted May 13, 2025
- 0